增程车换了打法,老毛病真能治好?
前几天在小区地下库碰到老周,他那台理想ONE正插着枪充电。我随口问他:“你这不是增程嘛,还天天充?” 老周笑笑,说现在亏电跑高速心里没底,“就跟脚底下踩着棉花似的”,所以只要有桩就补一口。其实这种心态,不止他一个人有。
前几年,谁提“增程”两个字,都得做好被怼的准备,说是落后技术、过渡方案。但最近形势变了——原来做纯电的,也开始琢磨加个发动机当发电机;原来靠增程起家的,又反手推纯电。理想、问界不用说,智己、昊铂、小鹏,还有通用和福特都扎进来了。
不过老毛病还在,比如那句车友群里的顺口溜:“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亏了电,高速超个车都费劲,有些零百加速能慢好几秒。有位修理厂师傅跟我说过,他们接到过客户抱怨——明明满油状态,但因为没剩多少电,上高架时被面包车追着按喇叭,那叫一个尴尬。
还有就是油耗问题,不少早期车型二三十度的小电池,一旦发动机频繁介入发电,就像开回油老虎。据我听来的实测,有款热门车型亏完电脚轻点也得7升多百公里,这和它宣传的节能环保形象完全对不上号。而且发动机频繁启动,还带来噪音抖动,小区门口洗车店老板娘就吐槽,她坐朋友的某款增程SUV去郊游,全程耳边嗡嗡响,比她家十年前那台捷达还吵。
续航短也是事儿。目前大多数主流车型标称120-240公里纯电脱不开这个范围,再打个折,就更难覆盖一些人一周不充的通勤需求了。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大众中国CEO冯思翰直接说这是“最糟糕方案”,长城魏建军也批评效率低下。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这些痛点真被技术升级解决呢?结局可能会完全不同吧。
广汽算是国内玩这套比较早的一批,2014年传祺GA5 REV就上公告了。今年8月,他们亮出星源增程系统,从源头提高发电玩效率(听销售吹牛皮,说什么火山型燃烧室、活塞内冷),再配60度的大宁德时代骁遥超级混动专用包,加上他们那个夸克2.0驱动单元,据称最高效率99%。首搭昊铂HL版子26.98万起卖,据官方数据350公里纯电脚感不错,总续航1369公里。我摸过展车,那双零重力座椅躺进去比家里沙发还舒服,就是怕以后坏了一次性掏不起维修费。
通用这边也不甘寂寞,“真龙”系统先给别克至境L7用上去了。从当年的Volt八十多公里,到现在302公里CLTC纯续航+1400多综合,一脚地板油5.9秒破百,而且据工程师聊天透露,为降噪他们搞了一套Silentium静驱,把启动后的额外噪声压到0.5分贝以内,比很多品牌安静不少。我倒觉得这个细节比动力参数更实在,因为长途开下来耳朵累不累很关键。
智己走的是“大块头”路线,新出的恒星系统直接塞66度大包,用800V平台支持快充,我看配置表的时候还愣了一下——450公里纯电脱离市区跑两天不用找桩。在NVH方面,它用了主动降噪,通过扬声器释放反向声波抵消路面和发动机声音,这种玩法以前只在高端豪华轿里见过。有朋友试驾回来跟我讲,在市中心红绿灯等候时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忘记启动车辆,因为太安静了,不过风扇偶尔转起来还是能听见呼呼声,很轻微但存在感奇怪。
其他厂商动作也快,小鹏准备年底推鲲鹏超电竞争X9,大众ID.ERA概念SUV喊着300km以上纯、电综合破千;福特则打算给烈马加43.7kWh的大锂包,让它CLTC模式220km左右,中短途露营应该够用了。不过这些新东西上市之后实际表现咋样,还得看用户一年半载之后怎么评价才准,有时候实验室数据和日常差距挺大的,比如冬天北方零下二十度,你别指望还能跑出夏天那么远……去年哈尔滨的一位出租司机就在群里晒图,他的新款混动车冬季掉续航掉得厉害,只好改成每天晚上回家插枪补满再睡觉,否则第二天下午就要找地方补能,非常麻烦但又习惯成自然了。
至于未来嘛,我猜很多厂家会继续往“大容量+智能管理”的方向卷,把小油箱留作兜底,用算法调教让亏电影响尽量小化。如果真做到这一点,也许那些曾经嫌弃它的人,会慢慢闭嘴吧。
昨晚回家的路上看到楼下邻居把刚提的新昊铂停进库门口,还贴着临牌。他冲我招手,让哪天一起去外环绕圈试试新系统到底有没有他说的那么省。我答应下来,不过心里想着:最好挑个风平浪静、不堵不冷的一天,这样才能体会到底是不是真香。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