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增程版更多消息已公布,纯电续航达430公里,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值得期待

看到这个消息,我觉得小鹏G7的增程版确实值得关注,不过我还真没想过,纯电续航能达到430公里,这数字到底能不能算够用?(体感/估算)估算下来,百公里实际用电可能在20-25kWh左右,算上这个续航,可以算是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吧。其实我一直觉得,纯电车多半是看脸的,续航长点确实让人心里踏实,但日常用车,430公里够不够?我经常跟朋友讨论:开车出远门,除了贵不说,心里那点忐忑是真的难受。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旧的混动车型油耗表,平均油耗在6升左右,换算成用电能大概20kWh/百公里(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算下来,电动车的能耗还挺合理的。只你没有感受到的,就是动辄几十万的充电桩投入,和普通家庭的充电便利性之间,仿佛扯了一根看不见的线,轻松左右你的用车体验。

小鹏G7增程版更多消息已公布,纯电续航达430公里,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值得期待-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So,小鹏这次的全域800V架构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这个高速充电架构可以让充电变得更快,我觉得像铺设地铁般,把线掏出来,耗费程度比我一开始想象的小多——省时间,实打实的。

至于5C超充电池,简单来说就是充电电流大到能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电量。而一些竞品,比如蔚来、理想的充电速度,也不差,但细心一想,实际用起来,快充过于频繁可能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吗?或者说,电池的耐久度会不会比纯电版差?(我没有太多试验数据,仅凭生活经验,有点担心)

我想问:你们觉得快充越快,电池的寿命是不是越受影响?彼时一辆车的保值率,也说不定会被这个因素拉低。

小鹏G7增程版更多消息已公布,纯电续航达430公里,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值得期待-有驾

说到那点造型,我倒觉得,小鹏的这种贯穿式灯带,确实现代感爆棚。可是我很迷惑,为什么高端感总和科技挂钩?是不是因为用料或工艺真还差点火候?我翻相册时,突然想到,这个造型跟咱们小时候看动画里的未来车挺像的——虚幻又科幻,可实际用起来,你觉得它会耐看几年?我觉得耐看不仅仅是设计漂亮,还得有点时间的沉淀。

我发现车身尺寸比纯电版长了点,这其实挺正常——增程版为了空间优化,车体会增加,尤其是车头部分。估计路上和朋友讨论,这个增程版要比纯电版多花个几百块油的钱,其实更像是花点差价换个续航放心。尤其在城市里,平常堵车,装载感、转弯手感是不是和纯电版没太大差别?这个细节,没人说,估计也能感觉出来。

我在想,研发端是不是考虑了这个续航和成本(比如额外增程器加入后系统复杂度上升),我觉得它的界线其实挺难划得很清楚——你要兼顾成本、性能、续航、驾驶感受。也别一味追求最大续航,毕竟车身重量增加,油耗、能耗都要跟着涨——(这段先按下不表)我猜,真实场景里,增程版油耗会在每公里0.2-0.3升的样子。

小鹏G7增程版更多消息已公布,纯电续航达430公里,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值得期待-有驾

有个细节我还蛮在意:虽然官方说这是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但谁知道供应链会不会变数大?车厂需要的芯片、关键零件,像几年前的短缺,现在是不是还在加剧?像我听修理工说的,某些芯片一紧俏,车都得排队等,导致新车上市时间都漂浮不定。

这让我不得不想,这汽配链,真有那么脆弱吗?大厂布局不过是提前掐好时间点,但实际上,供应链的波动能拖得动整个新车计划?我还真没细想过——可能只是我心里觉得,车企像是在和整个产业链打麻将,牌都打得太紧。

顺便问一句:你觉得未来增程、电池、充电盗窃问题,会不会成为普通家庭新的烦恼?如果充电桩普及不了,或者出点故障,车主会不会变得特别焦虑?这个问题,难的其实不是技术,而是在惯的养成。

小鹏G7增程版更多消息已公布,纯电续航达430公里,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值得期待-有驾

我有个奇怪的猜测:也许车子除了承载,更像充电宝+移动能源站——随身携带一点备用电,哪天急用,随时就能充一会。哈,我是不是想多了?(这点不太确定,但也不是完全无理嘛)

这么看,小鹏G7这版增程车,好像在抛出一只诱饵,让人既觉得续航够用,又能避免传统纯电的焦虑。可实际上,技术成熟、产业配套还得时间磨合,不能只看数字漂亮。

啊,差点忘了问:你们觉得,用户对这事的接受程度,会不会被续航焦虑绑架得太紧?像我这个业界人士,每天盯着这些数据,也经常觉得,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还是得多体验点实际用车的感觉,才知道其中的甜与苦。

小鹏G7增程版更多消息已公布,纯电续航达430公里,计划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值得期待-有驾

夜深了,看着车灯划过暗夜的影子,我心想,未来究竟是只要续航长点,还是得更关注用户用车的便利性?这大概是个永恒的话题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