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焦虑终结者来了,小米YU7新增835公里续航版,
百公里电耗仅133度实测数据打脸质疑者,这次雷军真没玩虚的?
一、续航“卷”到835公里,小米YU7凭什么?
小米Yu7最近在工信部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单电机版本先后推出了四个不一样的续航版本,分别是835公里、820公里、810公里以及725公里。
其中新加入的835公里版本,把电池能耗降到了13.3kWh/100km,可整车质量却增加到了2315公斤。
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体重达到2.3吨的“大家伙”,每行驶100公里只消耗13.3度电。
和普通电动SUV相比,这个车型大概能节省20%的电量。
技术拆解:
风阻系数0.23Cd:隐藏式门把手,主动电动尾翼,轮毂导流罩设计。风阻比ModelY低5.6%这就如同跑步时“穿紧身衣”一般能够减少空气阻力。
超导热管理2.0:在零下20℃的环境里,电池呢从冻僵的状态到满血复活,仅仅需5分18秒,和上一代相比,速度提升了大概40%。打个比方,这就仿佛给电池安置了一个“暖宝宝”,在冬天其续航能力不再如以往那般“大幅下降”。
轻量化高密度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其能量密度提升至190Whkg,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并未减少续航。
二、13.3度电百公里,算优秀吗?
横向对比:
ModelY长续航版:14.5kWh100km,续航约660公里,售价35万+。
极氪7X:15.2kWh100km,续航700公里,主打豪华标签。
小鹏G7:14.8kWh100km,续航720公里,智驾是亮点。
而小米YU7的13.3kWh,100km,直接相较于同级竞品低了10%-15%。
按每年2万公里来计算,一年能够省下340度电,这电量足够普通家庭,白白享受,两个月的空调。
行业视角:2024年纯电动SUV平均电耗约19.2kWh/100km,小米YU7的能耗表现已接近轿车水平(A级轿车平均16.1kWh100km),堪称“SUV里的省电王”。
三、实测打脸“虚标”?雷军亲自下场“跑长途”
今年2月,雷军带队对YU7进行测试,在10的低温环境下,全程高速行驶,以满电状态出发,跑出了437公里的里程,其续航达成率达到81.7%。
与某新势力品牌在冬季实测的“五折续航”相比小米的这一成绩真可谓是“抗冻战士”。
用户痛点直击:
跨省自由:835公里续航,北京到南京中途不用充电。
充电5分钟续航230公里:配合2025年建成的1000座800V超充站,充电焦虑?不存在的。
四、是技术突破,还是“参数内卷”?
小米YU7的续航策略,重点其实就是一种“较为精准的划分方式”。
它不会仅仅追求长续航就肆意耗电,也不会为了节约电力而过度约束性能,而是于这两者之间,找寻到一个均衡点,如此便能更优地满足用户日常使用的需求。
长续航版(835公里),瞄准商务出行,以及长途自驾用户,通过使用高密度电池,再加上低风阻这种方式来“堆料”。
性价比版(725公里):96.3kWh电池,轻松愉快地,将价格砍到入门价,预计22万起,将重点着重放在专攻家庭用户上。
但争议也来了:“续航越长,电池越大,车价越高,真的划算吗?
”行业趋势:根据2024年《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新规,车企必须控制电耗和车重
小米的“低能耗长续航”这种组合,或许会让行业不再采用那种“胡乱堆积电池”的旧办法。
在这个期间,行业有可能会重新思索,怎样借助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去达成设备性能的全方位提升,这个时候,也不会忽略对用户体验的优化和改良。
五、车主评价:续航能打,但别忽视“隐性成本”
好评:“周末带娃从上海到千岛湖往返,全程没充电,服务区厕所都比充电桩挤。”——杭州车主李哥
吐槽:“21寸轮毂帅是帅,但换成19寸能多跑50公里,选择困难症犯了!”——论坛用户@电车纠结党主观建议:
如果预算充足,这样就直接去冲击835公里版,“续航自由”这一状态比起节省那几万块钱来说更为重要。
城市代步,可选择725公里版,这样省下的钱,足以用来安装一个家用充电桩。
结尾互动:
“小米YU7的835公里续航,你觉得是刚需还是噱头评论区聊聊你的用车场景,点赞最高的前3名,送小米车载充电器(价值199元)
数据来源:工信部公示信息、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德载厚资本行业分析、车主实测反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