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

要说现在咱们买车,尤其是想要既不放弃燃油乐趣,又想体验一下新能源带来的便利,那绕不开一个词——混动。可混动这玩意儿,到底怎么混的,各大主机厂为啥一天到晚P0、P1、P2喊得欢,实际到底有啥门道?为啥早些年我们一提混动就是丰田、本田,如今自主品牌连名都整得让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咱就盘盘这个事儿,说说我自己作为一个“不精车,但爱瞎琢磨”人士的理解。

咱先抛个问题,为什么大家突然都一窝蜂搞混动,不扎啤搞纯电了呢?你说是纯电车不香了?其实也不是,纯电本身确实香——零排放,安静,还给政策贴补,但续航焦虑、人们还不习惯满大街找桩,不少人就心生退意。而燃油车呢,大家也明白,政策卡着、环保压力大,所以避不开新能源这茬。这时候混动就成了一个很灵巧的折中方案:既能油也能电,出门堵车不用心疼油钱,偶尔远行也能一骑绝尘不找桩。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可混动有混动的门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混动系统结构的不同,到底影响了什么?是开起来有区别,还是纯粹花哨技术概念?不少人看着P0-P4懵逼,感觉厂商都是甩词唬人。其实这几个“P”说白了,代表着电机在动力总成中的“位置”,位置决定了活法,能力也千差万别。

比如最原始的P0,就是电机糊在发动机前端,皮带带一带,能做启停、能量回收啥的。省油算省油,可要你单靠它带着车走,纯做梦;大多时候,它更像是发动机的“保姆”,辅助着干点杂活。至于P1更是离谱,紧贴发动机曲轴,依附得死死的,电机想单飞都不行,根本没法纯电;就算你有情怀,也只能做做“省油副手”的活。

转到P2,这才是真正分水岭。电机放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理想时候可以“分道扬镳”——发动机想蹦就蹦,电机想飞就飞,能给你足够的电驱体验。P2往后,P2.5啊P3啊再到P4,各主机厂咋设计的,那是见仁见智。有的更重电驱,直接怼个P4在后桥,前面发动机油性十足,后头电机说走就走,四驱都安排得妥妥的。这种组合出来的车,玩起来甚至比纯燃油还能劲,尤其SUV啥的,“油门到底”还能电补一脚,嗖嗖的。

这里其实要问一句,为什么这些位置会影响性能和体验?不是电机就是送动力吗,位置有啥讲究?实际上区别还真大。比如P0、P1,本质上都没法让你享受纯电行驶,最多是启停省点油,电量回收回收,凑个绿色积分而已。而P2、P3可以实现纯电,且布局合理话,响应速度快、动力输出线性,城市堵车最有用。P4说白了,就是为了解决双电机四驱,让家用也能尝尝“草原越野”的味儿。

说句大实话,咱老百姓关心的是啥?是这车到底省不省油,将来修起来贵不贵,用起来舒不舒服。这些“P”的架构,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在权衡成本、性能、可靠性。比如早些年混动搞得最溜的丰田,他们一搞就是“混联混动”,靠着行星齿轮组把发动机、电机灵活联动,能串、能并、能混联,复杂归复杂,但效率确实高,开起来顺,省油也不是噱头。后来国内自主品牌学精了,大家要么融合,要么创新,P2、P3、P4整一起,反正你甭想看明白里头有多少小心思。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可你以为光讲电机位置就能玩明白混动吗?错。混动最根本的还有三大驱动形式:串联、并联、混联。举个通俗的例子,串联混动就是“发动机管发电,电机专心拉动”,搞得就是个“移动发电站”,就类似理想ONE那种——你发动机别瞎哼哼,大部分时间管着发电,车还是靠电机走,所以纯电体验更像电车,堵车超级爽,就是高速很耗油,本质转换损耗大。

并联混动呢?就是“谁行谁上”,发动机、电机能单干也能双上阵。城区就让电机多刷刷,长途高速让发动机主力,急加速两伙子一起顶——这套适合喜欢稳的家庭用户;但也不是没有短板,像是城市高堵路,燃油动不动起来了,油耗一冲又回来了。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混联混动,算是这两者的“最高级成长形态”。优点是啥?能看路况切换,比如拥堵时串联,发动机就省事发电,市区油耗低,还做电机“回收动能”;跑高速变并联,发动机直驱,效率拉满;急加速直接发动机+电机堆马力,给你性能车体验。唯一问题嘛,系统更复杂,技术门槛高,老百姓修起来也要担点心。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到这里其实值得追问一句:混动这么多花样,到底哪种才算“好”?有朋友说买车就是图实用,省油省心就行,技术啥的无所谓。也有的觉得这玩意体验第一,能玩绝对玩。恕我直言,其实你说混动到底好不好,最后得问一个最“土”的问题:价格和需求对不对得上?

你比如买小型家用,天天市区通勤,显然串联或者串联占主的混联更适合,省油体验和电动接近,维护简单。而要是一年就跑两次长途,更多时候随心开,并联或混联+大电池容量比较灵活,里程没焦虑。还有的看重运动和驾驶乐趣,比如加速要猛、四驱要稳,P4加持的混联就是你的菜。如果纯粹图个标、省油,P0、P1现在其实意义不大,还不如直接弄个老款油车图便宜省心。

当然话说回来,为啥现在大家对“自主品牌混动”这么自信?这几年自主品牌的确硬气,从电驱、电芯到三电管理逐步摸透,不像当年全靠买外资专利。自主厂商搞P2.5、P4还有自己调的多挡DHT,细节狠活多,调得好真能做到动力、油耗两不误,起码普通用户买回去不用担心“实验小白鼠”。再加上这些年的油价涨幅和新能源补贴的撤退,混动成了一个“中庸之道”,两头不挨骂。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买车遇到混动选择,电机位置影响体验,三种驱动方式各有优缺点-有驾

但有的事也不能忽略,就是混动系统越复杂,制造成本和故障隐患越大;你说一台车里发动机、电机、变速箱、复杂耦合装置都叠着,出点小毛病修起来也不便宜,这是真事。别看现在大家体验都好,过几年混动大面积普及了,二手车残值、维修网络问题,肯定会逐步显现。厂商自然全力押宝,可咱老百姓买前还得琢磨一下自己兜里有哪些“弹药”能兜底。

最后总结一句,混动这个东西,绝对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是谁家P做得多,技术词说得绕,就一定牛。到头来,还是把控好核心需求和预算,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去选则哪种混动架构。要想“既要又要还要”,还得自己多跑多试,别光听厂家的宣传,多用点自己的脑子。至于那些架构复杂到连修车师傅都愁的高端混联,也不是说买不起就一定该买,合适自己的才是真的好。你觉得呢?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