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行为已经变了。
在汽车消费品上,20年前是合资品牌的天下,他们手握外国技术加持获得用户认可。2015年中国乘用市场销量排名前五的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北京现代、东风日产;而在2023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排名前五的是比亚迪、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大众,如今乘用车市场销量前五中自主品牌占据三席,在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除了特斯拉全是自主品牌。
这种变化不仅只发生在汽车消费领域。
在传统认知中被国外品牌统治的奢侈品市场,也出现了本土品牌的崛起的现象。
中国品牌在奢侈品市场中的份额正在增加。《2023中国奢华品报告》显示,中国品牌在奢侈品领域的认可度持续提升。报告调研了2,500名中国消费者,发现中国品牌在性价比、品牌历史与品牌故事、工艺、优雅、与消费者的相关度等维度的得分均比上年显著增长5%-10%。特别是在高档腕表这一细分品类中,18%的内地受访者和13%的香港受访者倾向于选择中国品牌,仅次于瑞士品牌,其中Z世代受访者中这一比例达到27%。
在护肤品行业,随着国潮文化,国产品牌在市场中的热度和影响力也在提高。国内护肤品牌如珀莱雅和薇诺娜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珀莱雅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1%提升至2022年的2.5%,而薇诺娜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0.6%提升至2022年的2.4%。
中国自主品牌到底做对了哪些事情能打动消费者,并且让他们认知品牌、忠诚品牌呢?
消费者的意识变化和需求变化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需要研究年轻人、女性、网民为代表的亚文化群,他们代表着未来营销环境和人群文化、消费行为的趋势。
营销的本质就是引导用户从了解品牌到最终实现品牌忠诚的流程。
中国汽车消费人群的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根据汽车之家的数据,2017年至2022年期间,21-30岁的购车人群在短短五年间增长了11%,购车人群的用户结构重心不断向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转移。2023年汽车之家消费调研最新数据显示,意向购车用户中,35岁以下年轻消费者占比已超四成,同比2022年增长4.7%。其中,26-30岁年轻消费者同比增长最为显著,为8.3%。这些数据表明,年轻群体正在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当前,20万元以上新能源产品的消费群体中,85后和90后供占据75%的份额,其中90后占45%,85后占30%;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中,90后占42%,85后占28%。
从中国汽车购买用户和意向用户的数据来看,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目前的购买主力是85后和90后,然后不久之后00后就会加入到主力消费大军中来。
85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三观形成是值得深挖的。三观是一个人思想的核心,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态度、道德修养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一个健全的三观可以帮助人更好地认识世界、处理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根据美国政治学家罗纳德· 英格尔哈特于1970年代提出的“代际价值观转变理论”,即经济发展和生存条件的改变将产生代际价值观转变,尤其是有一些重大的时代事件会影响不同代际人的优先价值观。
85后和90后经历了哪些经济、技术变迁?这些巨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成长环境,也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85后和90后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时期,见证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85后和90后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经济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更深层次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85后和90后经历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中国GDP总量在世界排名中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85和90后年轻人比前几代人更爱国,对中国发展更充满着自豪感,对中国发展道路、稳定、秩序、国家认同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认可度。
在科技发展方面,85后和90后是互联网和科技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他们见证了中国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他们生活在物质充裕且可快速流通的时代,他们同步甚至更超前地接受世界的前沿信息、享受世界的发达产品、感知世界的时尚脉博。
学历方面,本科率也从60后的2.85%,提升到了95后的25%。从60后到95后,中国上过大学的人群比例从7.5%提升到了52%。
相比前代,85后和90后形成了与前一代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更加开放、自信,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情怀,他们的选择更加理性,会充分去研究和判断产品的价值是否与自己匹配和满足,而非靠广告影响和被所谓的专家教育。
他们选择产品更理性,更重视性价比。
他们选择产品更加务实,性价比高、实用、体验好,同时要求品质好。
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会从满足功能性的体验更好,和符合价值观需求的产品内涵上。
自主品牌做对的事情
基于85后和90后形成的价值观的成长环境,他国家自豪和对国家的认可引发了哪些精神上的追求或需求呢?
文化自信:希望深入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土艺术、历史、哲学和语言有更深的认识和自豪。 国家认同: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政策和成就感到认同,希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际视野:在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希望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外语,了解世界,参与国际交流。 创新驱动:希望在科技、艺术、管理等领域进行创新,推动中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 环境意识: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感到自豪,从而增强了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参与生态保护。 教育追求:重视教育的价值,追求更高水平的学术成就,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 民族品牌支持:支持国产商品和服务,对民族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历史教育:对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有较高的兴趣,希望通过了解历史来增强民族认同。 民族精神弘扬:希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民族精神,以及勤劳、节俭、诚信等传统美德。 健康意识:民族自豪感也与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关,年轻人更加注重健康和体育锻炼。 艺术欣赏:对中国古典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有更深的欣赏和学习欲望。 网络正能量:在网络上传播正面信息,弘扬主旋律,抵制负面言论,维护国家形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