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省份的人都爱买什么车?广东独宠凯美瑞,浙江偏爱小米SU7


要是你飞到杭州萧山机场,那扑面而来的年轻活力能把你震撼到。
霞光紫的小米SU7,在这座网红城市就像是会走路的社交货币。
每次转弯时,电动尾翼轻轻一颤,就好像在向路人炫耀最新款的美颜滤镜。
更神奇的是,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零下20度的寒冷天气里,秦PLUSDM-i的车主淡定地抠着充电口上的冰渣子,还说:“插混冬天也能跑,开暖风掉电快?切到烧油模式就行。”
先来说说广东人买凯美瑞这事儿。
番禺有个修车行的老王,到现在还留着1988年进口的第六代佳美。
那辆车见证了他从汽修学徒一路奋斗到开三家连锁店的历程。
老王说:“日系车就是耐用,以前走私车拆成零件运进来,我们通宵组装完,照样能跑二十年。”
就因为打心底里信任,广州黄埔大道上的丰田4S店,热闹得跟春运的火车站一样。
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日系车存量超过600万辆,光是凯美瑞这一款车,在广东累计销量就突破80万台。
更有意思的是大湾区的老板们,他们都有“两车策略”。
公司账上可能买辆奔驰S级来抵税,但自家车库里,永远停着一辆开了十年的老凯美瑞。
再看看江浙沪这边的“网红战争”。
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地库里,三十辆不同颜色的SU7停在一起,能凑出一套完整的莫兰迪色卡。
MCN机构的95后主播圈里,流传着一种说法:拍车评视频时,借辆SU7出镜,流量比穿黑丝还能多涨30%。
余杭区有个直播基地,出现过很诡异的场景,十辆挂着“浙A”牌照的SU7整齐地停着,车主们却都在隔壁写字楼带货卖茶叶去了。
今年五一的时候,宁波慈溪的富二代们搞了个“SU7环杭州湾拉力赛”,参加比赛的门槛是抖音粉丝超过50万。
有个美妆博主更厉害,把车内空间改成了移动化妆间,在苏嘉杭高速服务区直播了三小时,一下子涨粉8万。
高速交警过来贴罚单时,刚好被镜头拍到,直接冲上热搜。
接着说说东北人和混动车的事儿。
沈阳的比亚迪4S店,直接把展车停在户外零下25℃的冰雪里。
销售还会给你看手机里的监控画面,说:“看,昨晚上这车冻得结霜,今早预热二十分钟,照样能打火。”
这种简单粗暴的验证方式,比啥广告都管用。
黑龙江有个车主老张,是跑漠河线旅游包车的。
他算了笔账,非常实在:“夏天用电,一公里才0.5元,冬天烧油也就0.7元,比纯油车能省三成。
最关键的是混动绿牌不限号,冬天去哈尔滨机场接客人,不用看天气脸色。”
至于零下30度充电慢的问题,他憨憨一笑说:“咱东北谁家没暖库啊。”
再讲讲京城新贵的事儿。
在国贸三期地下停车场,开ModelY的设计总监和开蔚来的风投经理,总爱暗暗较劲。
开ModelY的中控屏永远开着股票行情,开蔚来的还非得把NOMI语音调成伦敦音。
不过,特斯拉在北京能稳坐销冠,靠的是西二旗码农圈里大家都明白的想法,他们觉得开BBA像中年油腻男,开特斯拉好歹还算个“技术新贵”。
还有个冷知识,北京五环内超充站,白天使用高峰不是早晚高峰,而是下午三点。
金融街的白领可精明了,掐着三点十五分去充电,四点前就能赶回工位收盘。
他们还搞出了“充电桩社交”,站在车边刷着企业微信,还随口问旁边车主:“哥们哪个厂的?我京东云的。”
你看,甘肃农民买五菱宏光,是为了能装二十筐苹果;上海名媛选MINICooper,是为了能停进老洋房的车位;成都妹子把欧拉芭蕾猫贴满星黛露。
中国车市根本没有统一答案。
这些不同地方的消费选择,凑在一起,不仅能看出产业格局,还能看出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生存智慧。
雷军说小米SU7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台车,可他可能没注意到,有些地方的年轻人,第一台车永远会是父亲开了十年的凯美瑞。
下次你堵在杭州高架上时,数数身边有多少辆霞光紫SU7,说不定你就会发现,这车流里藏着的就是每个城市的性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