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你说这奇瑞风云A9,冷不丁地易名为A9L,还追加那“创始版”的额度,足足一万台,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啥药?
如今这车市,新品发布跟过家家似的,名头换来换去,限量款一会儿五千,一会儿一万,活像在玩弄“短缺经济”,又生怕滞销,这番操作,着实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要说这车本身,瞧着倒是挺唬人的。
插电混动,中大型座驾,四座版、性能版,各路辞藻往上招呼。
卖相也下了狠功夫,贯穿式灯带,半隐式门把手,20寸硕大轮圈,猩红卡钳,恨不得把“身价不菲”四个字镌刻在脸上。
车身尺码也够劲,比比亚迪汉L DM还要阔绰,轴距更是盈余,想必空间是没啥好指摘的。
可这事儿细细咂摸,味道就有些不对劲了。
您说,眼下这新能源车市,卷成了甚么光景?
比亚迪、特斯拉这类腕儿,价格战打得天昏地暗。
奇瑞这风云A9L,落位中大型轿车,剑指汉L DM、岚图追光PHEV,身价势必不菲。
可问题是,奇瑞这牌子的溢价力,跟人家能同日而语吗?
这就引出一个命题,奇瑞究竟打算仰仗什么来俘获拥趸?
是那所谓的“创始版”的幌子?
抑或是鲲鹏超能电混CDM6.0系统?
还是那灵犀智舱2.0与高通骁龙8255芯片?
这些玩意儿听着高屋建瓴,但老实讲,买家真正在意的,还是价码、续航、品控与售后。
而且,这“创始版”也饶有趣味。
限量五千辆,又加推一万辆,这“限量”二字,听着就有些… 怎么说呢, 有些随意。
莫不是这意味着,万一卖得不景气,还能继续加码?
这“创始”的成色,岂不是也跟着贬值了?
再聊聊这名号,从A9到A9L,添个“L”,是想昭示车身更修长?
腹地更宽敞?
亦或是想彰显更奢华?
这等命名之道,总给人一种… 敷衍之感。
仿佛,实在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更好的称谓了,只能简单粗暴地缀个字母了事。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缘由归结为“市场阋墙激烈”时,是否忽略了奇瑞本身的问题所在?
奇瑞的技术积淀确实不赖,可牌面形象一直拔不上去,这可是个陈年痼疾。
往昔,奇瑞给人的印象便是“廉价”、“皮实”,可如今,消费者对汽车的诉求更高了,他们渴求的是质感、格调、体验,以及一种身份认同。
奇瑞想倚仗风云A9L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这宏愿毋庸置疑。
但单凭堆砌配置、玩弄文字游戏,恐怕难成气候。
重中之重还是在于抬升牌面形象,做好用户体验,真真切切地让拥趸觉得物超所值。
转回来说,这车最终的定价几何,还真是雾里看花。
倘若定得太高,铁定门可罗雀。
倘若定得太低,又显得欠缺诚意。
这就像是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会摔得头破血流。
但愿奇瑞此番,能找到一个平衡点,真正炮制出一款能令买家心悦诚服的产品。
只不过,这“创始版”的桂冠,还是摘了吧。
诚心想做高端,得靠真功夫,而不是靠这些华而不实的噱头。
归根结底,消费者又不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