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奇瑞汽车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这家我们非常熟悉的国产汽车品牌,在经过了长达二十年的漫长等待后,终于要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了。
掌门人尹同跃,一位已经63岁、为了奇瑞的发展可以说是付出了半辈子心血的企业家,他曾立下要在2025年完成上市的承诺,现在看来即将提前实现。
这不仅是奇瑞公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让很多人开始好奇和讨论:这家老牌车企,在如今这个新能源汽车打得火热的时代,它的家底到底怎么样?
成功上市后,它的市值,也就是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到底值多少钱,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呢?
要理解奇瑞这次上市的意义,我们得把时间往回拉。
早在2004年,那时候的奇瑞凭借着像QQ这样的小车,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一度被大家称为“自主一哥”。
也正是在那一年,刚刚执掌奇瑞不久的尹同跃就开始筹划上市的事情。
然而,这一计划却一波三折,经历了公司内部的股份制改革、为了发展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等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上市的门铃按了多次,门却迟迟没有打开。
尹同跃自己也曾坦言,奇瑞在早期发展时,启动资金并不充裕,后来也没有像其他一些车企那样通过上市或发债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所以公司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主要都得依靠银行贷款。
在今天这个造车动辄就要投入上百亿的时代,这种发展模式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这次上市对于奇瑞来说,远不止是募集一笔钱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打通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资金补充渠道,为未来的技术研发、市场扩张备足弹药。
同时,上市也能让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激发整个团队的积极性。
可以说,这是奇瑞为了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走的一步棋。
那么,准备了二十年的奇瑞,现在交出的成绩单到底怎么样呢?
从它公布的招股书来看,数据确实非常亮眼。
在营业收入方面,奇瑞的增长势头很猛。
2022年,公司的营收是926亿元,到了2023年就大幅增长到了1632亿元,而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仅仅是第一季度,营收就已经达到了682亿元,全年有望达到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与营收同步增长的还有净利润,从2022年的58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04亿元,再到今年一季度的47亿元,这表明公司的赚钱能力正在持续增强。
除了财务数据,汽车销量是衡量一家车企最直观的指标。
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团总共销售了12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了14.5%,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最好成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只用了5个月时间,销量就突破了一百万辆,刷新了自己最快的百万销量纪录。
更让国人感到自豪的是奇瑞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从2003年开始,奇瑞已经连续22年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的第一名。
今年上半年,奇瑞的汽车出口量达到了55万辆,这意味着在国外,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消费者在选择中国的奇瑞汽车。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充分说明了奇瑞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和性价比上,获得了全球范围的认可。
不过,尽管财务和销量数据都很好看,但资本市场在评估一家车企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考量因素,那就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表现。
这已经成为衡量一家车企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
在这方面,奇瑞虽然正在奋力追赶,但目前的业务结构还是引起了一些讨论。
从销量上看,今年上半年奇瑞销售了近3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了接近一倍,速度非常快。
但是,这个数字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大约是三成。
而从更关键的收入构成来看,传统燃油车业务仍然是奇瑞的收入大头。
根据招股书,今年一季度,燃油车带来的收入占比仍然超过六成,而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占比为27.3%。
这就让一些投资者产生疑问:奇瑞目前的高速增长,在多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传统的燃油车市场,它向新能源的转型速度是否足够快,能否支撑起一个更高的市场估值?
面对这种疑问,奇瑞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并且打出了两张非常重要的牌。
第一张牌,是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技术。
奇瑞的领导层判断,虽然纯电动是未来的大方向,但在当前,能够解决用户里程焦虑、使用成本又相对较低的混合动力汽车,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增长机会。
为此,奇瑞正式发布了“鲲鹏超能混动”技术架构,并且一口气规划了十几款搭载这项技术的新车型。
尹同跃更是公开表示,今年将是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真正不客气的一年”。
这个策略非常务实,它抓住了当前市场的核心需求,能够帮助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快速扩大市场份额。
如果说发展混动是稳扎稳打的现实选择,那么奇瑞打出的第二张牌,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想象力,那就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奇瑞和华为共同推出了“智界”这个高端智能电动品牌,而且双方的合作远非简单的技术采购。
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个独立运营的智界公司,计划投入超过百亿元的资金和五千人的研发团队。
尹同跃甚至将智界品牌定位为“毫无保留的、绝对的第一战略优先级”。
这背后的意图非常明确:奇瑞要借助华为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顶尖技术,快速补齐自己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并以此为突破口,向更高价值的汽车市场发起冲击。
这就像一个本身武功底子很好的选手,现在又得到了一件顶级的神兵利器,战斗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综合来看,奇瑞汽车上市后的市值能达到多少,取决于市场如何看待它的现在和未来。
从“现在”来看,它有着非常扎实的盈利能力、庞大的销售规模和强大的海外市场基础,这些都为它的估值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底部。
而它的“未来”,则完全系于其新能源战略的成败。
如果它的混动车型能够持续热销,特别是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能够一炮而红,成功在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那么资本市场对奇瑞的估值逻辑就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它将不再被看作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是一家具有高科技属性的出行公司。
尹同跃为奇瑞定下了“全年营收突破6000亿元,冲刺全球汽车排名前十”的宏伟目标,这位为奇瑞奋斗了半生的“六旬老汉”,正带领着这家企业,向着一个全新的高度发起冲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