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

2025年国庆假期刚过,一条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山东威海一位小米SU7车主的车,在无人触碰、手机静置、钥匙远离的情况下,突然自行解除手刹,缓缓向前滑行。监控画面里,车辆启动的提示音响起,屋内的妻子惊叫,丈夫光脚冲出家门才勉强拦下这辆“失控”的车。整个过程冷静得令人后怕——没有碰撞,没有爆炸,但一辆本该静止的智能汽车,仿佛有了自己的意志。

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有驾

小米客服最初的回应是“可能误触了手机App”。可车主晒出的视频清楚显示,两部手机均处于熄屏状态,且远程启动需解锁、打开App、指纹验证三重操作。客服的解释,像极了面对复杂系统故障时最轻巧的推脱。

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有驾

这件事很快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倒霉经历。苏州车主说车锁了却自动亮灯;广州车主在雨天遭遇“幽灵刹车”;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翻找自己车的异常记录。人们突然意识到:我们引以为傲的智能汽车,可能比想象中更脆弱。

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有驾

当一辆车能在你毫无察觉时启动,问题就不再是“是不是误触”,而是——我们交给代码的控制权,真的安全吗?

智能汽车的便利,建立在无数传感器与无线信号之上。无感解锁、远程启动、自动泊车……这些功能的核心逻辑,是让车“感知”你在不在。但感知,依赖的是信号强度、蓝牙连接、UWB定位这些容易被干扰的数据。而一旦这些数据出错,系统就可能做出荒谬的判断。

比如“中继攻击”:小偷用两个信号中继器,一个靠近你家里的钥匙,一个靠近你的车,就能把微弱的钥匙信号放大传递过去,骗过车辆系统,实现无钥匙盗车。这早已不是理论威胁,而是被安全机构多次验证的现实漏洞。英国Thatcham Research测试发现,部分豪华品牌车型在中继攻击面前形同虚设。

而更危险的,是系统自身的逻辑缺陷。按理说,钥匙离开超过5米,车辆应自动断电闭锁;挂P挡、拉手刹,车辆不应响应任何启动指令。可小米SU7偏偏在所有安全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活”了过来。这不像被攻击,更像是系统内部的某个判断模块在特定条件下失效了——也许是一段未被覆盖的代码路径,也许是电磁干扰触发了异常状态机跳转。

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有驾

这类“幽灵行为”并非小米独有。特斯拉曾多次被报告“幽灵加速”,虽然多数事后查实为误操作,但也有案例显示是软件逻辑冲突所致。区别在于,特斯拉会调取车辆日志,公开调查结果,甚至通过OTA推送修复补丁。而此次事件中,车主申请查看行车数据却被客服以“不清楚”回应,这种沉默比故障本身更令人不安。

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有驾

技术从来不是孤立的。当一辆车能被远程唤醒,它就不只是四个轮子加一块电池,而是一个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终端。它的安全边界,早已从机械锁、方向盘锁,扩展到了通信协议、加密算法、云端服务器。可大多数消费者买车时,关心的是续航、加速、屏幕大小,没人会问:“你们的蓝牙加密用的是AES-256还是动态密钥?”

小米汽车为何自己开走?客服回应‘误触’遭质疑-有驾

好在行业并非毫无作为。2024年发布的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495-2025《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将于2026年1月正式实施。它明确要求所有新车必须具备通信身份验证、指令有效性校验、软件升级安全防护等能力。其中特别强调:远程控制指令必须经过多重验证,防止伪造;车辆需具备漏洞监测与响应机制。这相当于给智能汽车立下了一道安全底线。

技术上,解决方案也正在成熟。UWB(超宽带)技术能精确测量信号飞行时间,把钥匙定位精度做到厘米级,从根本上封堵中继攻击的可能。多传感器融合——比如结合触摸感应、红外探测、信号强度——让系统不再依赖单一判断依据。OTA升级则让车企能像手机厂商一样,随时修复漏洞、加固防线。

但技术再先进,也抵不过态度的怠慢。一个真正安全的系统,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更是运营出来的。它需要车企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调取数据、透明沟通、快速响应。而不是让车主对着客服的标准化话术,一遍遍重复“我的手机真的没碰”。

回到威海那位车主的遭遇。他的车最终被送检,4S店称“未发现硬件故障”。这或许意味着问题出在软件逻辑或信号交互的灰色地带——最难以复现,也最令人不安的部分。

我们拥抱智能汽车,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瑕,而是因为它代表了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未来。但便利的背面,是责任的加重。车企不能只做功能的加法,却在安全上做减法。每一次“可能是误触”的敷衍,都在透支用户对智能系统的信任。

当一辆车能在你身后悄然启动,我们该问的不只是“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下次,它会不会在坡道上、在孩子跑过时、在高速巡航中,再次做出我们无法理解的决定?”

技术可以试错,但生命不能。在智能汽车真正学会“听话”之前,我们至少应该确保,它不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擅自做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