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最新申报目录揭开了深蓝L06的神秘面纱。 这款长安重组后首推的战略车型,甩出“全系激光雷达+3纳米芯片”的王炸组合,将20万级电动轿车的硬件竞赛推向新高度。
纯电版与增程版同步亮相,动力参数差异、激光雷达必要性、定价策略争议,瞬间点燃车圈论战,堆料狂魔,还是真技术普惠?
纯电VS增程,参数打架,用户纠结选谁?
深蓝L06双版本共享同一套溜背轿跑设计,车长4830mm、轴距2900mm,尺寸介于紧凑与中型轿车之间,与比亚迪海豹、零跑C01正面交锋。 但动力配置分化明显:
纯电版搭载200kW单电机,磷酸铁锂电池,零百加速预计6秒级,主打性能体验;
增程版采用1.5L增程器(72kW)+175kW电机组合,综合续航号称1200公里,瞄准充电不便的实用派。
两版本差价成谜。 若参考同平台竞品尚界H5(增程版20万级定位),深蓝L06增程版若下探至14万起,将颠覆混动市场规则;若坚守18-22万区间,则面临“纯电更强却更贵”的消费者质疑。
激光雷达全系标配,技术跃进,还是营销套路?
车顶激光雷达成为深蓝L06最显眼标识,官方宣称“全系标配”,硬件规格等效300线,搭配12颗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支持未来OTA升级城市领航功能。 这波操作引发两极评价:
支持派认为:激光雷达下放20万级市场,推动高阶智驾普及。 相比小鹏P5、哪吒S等竞品仅高配搭载,深蓝L06“入门即顶配”策略更显诚意;
质疑派翻出“车展造假”旧账:2025年粤港澳车展上,某品牌展车激光雷达被观众当场拆穿,罩子下竟是空壳! 行业乱象让消费者警惕“塑料科技”。
华为余承东曾公开炮轰:“有些车的激光雷达根本不开机,纯属让消费者买单。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车企雷达实际参与率不足30%,沦为摆设。 深蓝L06能否兑现“真激光雷达”承诺,仍需实测验证。
全球首款3nm芯片,算力过剩,还是体验革命?
深蓝L06搭载的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以2.5亿/mm²晶体管密度碾压主流7nm芯片,算力提升200%。 官方承诺实现“零延迟交互”:语音响应0.3秒,支持AR-HUD实景导航、多屏协同、车内元宇宙社交等前沿功能。
用户关心实际体验。 某自动驾驶工程师直言:“有些车企连基础数据都没攒够,就急着上激光雷达,就像小学生拿微积分课本摆拍。 ”
3nm芯片若仅用于“切歌刷剧”,无异于大材小用。 深蓝需证明其能同时驱动智驾与座舱系统,否则恐陷入“参数强于体验”的行业怪圈。
掀桌子,还是被反杀?
深蓝L06的杀手锏在于“越级配置平民化”,但成本压力肉眼可见:
乐观预测:增程版14万起、纯电版16万起,以Model 3一半价格提供激光雷达+3nm芯片+800V超充;
保守预估:主力车型卡位18-22万,靠终身质保、免费充电桩等服务增值。
竞品尚界H5已公布关键数据:纯电续航最高640公里,增程综合续航1300公里,定价20万级。 若深蓝L06定价高于H5,其“性价比屠夫”人设可能崩塌;若低价杀入,则需警惕“减配暗刀”,例如激光雷达品牌规格、芯片实际负载能力等细节。
硬件狂欢,痛点解决了吗?
尽管参数亮眼,深蓝L06仍留关键悬念:
增程版油耗数据未公布,实际馈电表现成谜;
纯电版电池容量“隐身”,续航焦虑悬而未决;
服务网络覆盖不足的顽疾待解,车质网投诉显示,深蓝SL03曾因定金退还、延期交付等问题遭大量用户投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