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四十年前,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扎根,成为最早一批来到这里的国际汽车品牌之一。那时候,北京的一家小办公室承载了日产的中国梦。现在再回头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一路走来却铺满了故事。
2025年10月16日,杭州的西子湖畔,灯光闪烁——日产中国40周年品牌之夜拉开了帷幕。现场那股子热闹劲儿甭提了,像是老朋友聚会又像是一次大家都盼着的庆典。日本来的日产汽车公司CEO伊凡·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还亲自站在台上,兴致勃勃地揭晓了两款全新车型: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和全球首个搭载鸿蒙座舱的燃油车型天籁·鸿蒙座舱,他还透露明年日产会正式引入Z NISMO车型进驻中国市场,这消息一传出来,台下不少人都拿出手机在社交平台上发消息,“这次,日产真是不遗余力地扎根中国了。”
从初到中国到四十年坚守,日产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故事翻到1973年,日产汽车初来中国,抱着几分试水心态,在北京设了一个小办事处。那个年代,汽车市场还没如今这么炙热,但它看准了中国市场的潜力。后来,与东风汽车牵手成立合资公司,才算真正扎下了根。从那一刻开始,日产对中国市场从摸索中求生存,逐步变成深度参与。如今,东风日产已经不单做轿车了,它给产业链做了加法,包括轻型商用车到零部件供应,都形成了一张扎实的可持续业务版图。
最近这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你懂的,新能源车、电动技术,全行业像着了魔似的往前冲。日产也没闲着,加快了“变道超车”。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N6可谓是日产这场“变革大戏”的新主角,凭借新能源技术架构和高效混动系统,貌似能把传统油车的可靠和环保车的经济结合得得劲儿。还有天籁·鸿蒙座舱这款车,说白了其实是日产联合华为给燃油车装了一个智能化大脑——从此,传统车也能玩“智慧生活”了。
生活里,如果你和身边的朋友聊起现在买车,大概率不能绕开的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个话题。日产这波操作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是认真研究透了中国市场年轻人的口味。那些挑剔消费者,既想环保又要不怕里程焦虑,还要车子有颜值、够聪明,它推出的这些车型看样子对症下药了!
打造“中国独有”,对年轻消费者的诚意真心能打动人吗?
说个题外话,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年轻人可是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那些90后、00后的小两口,不再像早些年的家庭买车模式了。他们要的,不止是代步,更是一种个性和品质。你要不是他们喜欢的款式,可能连了解的机会都很难争取来。
日产显然对这股趋势看得通透。本次庆典里展示的N7和N6,是由中国本土年轻设计师操刀的杰作。说实话,有点让人感慨四十年前,日产是“踏国外门来中国”,现在中国的年轻力量反过来成为其全球设计研发创新的推动者。这些设计师懂得“把车做成有温度的东西”,他们的设计不仅有颜值,还特别注重情感细腻的表达,能让消费者一眼看了就觉得“这车是为我造的”。
还有一个细节,我觉得值得聊聊。现场在展示这两款新品时,天籁·鸿蒙座舱的国内市场的负责人在讲解车内智能化操作,引得一旁的年轻观众眼睛亮了又亮,纷纷抓着讲解员让他多演示几次。场面热闹得像是在吃瓜,或者说这不只是买卖产品,更多像是一种体验和参与感,而日产显然做对了这点——它的产品给中国年轻人足够的尊重,只有真心和用心,才能换来消费者的兴趣。
从中国走向全球,日产的新战略如何扎根发展?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这是日产多年来在中国坚持的一项战略。如果单看这几个字,或许你会觉得不过一句政治意义上的口号,但如果放到这次品牌之夜的长线中,就能感受到它背后的魄力和实干。
日产清楚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的科技位置: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最前沿的国家之一,也有世界顶级的智能网联技术。更厉害的是,这些技术不只是服务本地消费者,更能通过日产这样的国际平台输送到全球其他国家。像天籁的鸿蒙座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成果反哺全球的例子,这种全球化的技术联动,有点像吃一口羊肉泡馍,却能品味到关中文化的浓浓滋味。
未来不确定但机会就在眼前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传统车企处境不算轻松。不光要面对造车新势力的“野蛮生长”,还得时刻警惕技术更新的浪潮卷走不够快的人。年轻消费者的眼光高了,活在人情和细节世界里的他们等不及你升级换代。越是这样,越得保持灵活,比如从设计到产品定位得玩一拨新花样。日产就是个明白人,它不仅在庆典上拼车,私底下还玩着社交互动这一套“接地气”的操作来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通过扎根电驱化、发力智能化产品,日产正试图在这场竞争里重新抢占上风。未来可期,但终归要看接下来的步伐怎么走。
到头来,日产这次用四十年的深耕和两款新车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越是扎实前行,你的过往故事才会让后人听得扎实。四十年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历程,但对日产来说,它接下来的创新与融合,或许才是更大的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