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丰田bZ5三重交互五重防护,电车新标准初体验
我第一次摸到bZ5的方向盘,是在一个南方城市的清晨。那天雾气有点大,路边小摊还没开张,街上稀稀拉拉几辆车。我爸说:“现在的电动车啊,就是不一样。”他嘴里嚼着早点,看着我把钥匙插进了启动口——其实这车早就不用插钥匙了,但老头子总觉得“有个动作才踏实”。
刚起步就遇见堵车,一条长龙从菜市场门口一直排到红绿灯。以前遇上这种情况,我脑袋里全是烦躁和无奈。这次却不太一样。T-pilot驾驶辅助系统像个默默坐在副驾上的老司机,不声不响地帮我盯着四周:前面那辆送货三轮突然一脚刹停,它比我的脚还快半拍踩下制动;右侧有人骑电瓶冲出来,也被33颗传感器捕捉得明明白白。平时朋友聊天,说起自动驾驶都带点怀疑,这回是真的亲身感受到它能减轻不少压力。
要说芯片算力什么的,我也不是特别懂,只记得修理厂的小王跟我讲过:“544Tops算力啊,比你家旧电脑强多了!”听起来挺唬人,但实际用下来就是各种突发状况它都能及时反应,不会傻愣愣等你操作。
后来去郊区采风,一路乡道坑洼、转弯多,小地方司机喜欢随意加塞。我原本以为自己手速够快,可碰上一台摩托横穿马路的时候,bZ5提前降速、预判路线,那种稳妥劲儿让人心安。有时候忍不住想,要是十年前咱们家的老皇冠也有这玩意儿,也许那些年碰擦事故能少好几回。
进入座舱后才发现,这套“三重交互”确实细致入微。语音识别居然连我们本地话都能听懂,上次试探性喊了一句“导航去阿婆豆腐店”,系统直接给出了最近的位置,还顺便问我要不要开空调。“康宁大猩猩玻璃”这个名字最早是在手机广告里听过,用在中控屏上倒真没想到,每次指尖滑过去都是冰凉顺滑,没有一点卡顿。这种细节,以前只有豪华品牌才舍得下本。
手势控制也是个新鲜玩意儿。有一次载小侄女放学,她吵着要换歌,我单手扶方向盘,用另一只手做了个挥动动作,就切到了她喜欢的儿童歌曲。不用低头找按钮,对安全确实帮助很大。不过群里的老司机也吐槽,说偶尔误触会切错功能,不过熟悉之后基本不会出错——看来还是需要适应期。
安全配置方面,有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去年表哥撞过一次护栏,他当时开的不是丰田,那场面真叫一个惨烈。而bZ5标配9气囊,从正面到侧面再到膝部,全覆盖保护。他们维修站的大李师傅说,“这气囊藏得巧妙,该弹的时候一下子全弹出来,比咱修理工反应还快。”而且五重电池防护体系更像是给动力核心加装了一层又一层保险:外壳抗撞击、内部隔热阻燃,还有24小时监测状态。如果出现异常充放电,会自动断开连接——据说他们后台还能远程检测异常数据,这可比很多品牌厚道多了。
冷知识分享一下,其实部分高配车型还有驻车雷达联动摄像头功能,在夜间停车场照明不足时,可以主动开启补光灯辅助倒车。有朋友晚上接孩子回来,经常夸这个设计贴心,不怕看不到障碍物。另外保养周期延长至2万公里/1年一次,让一些经常跑长途的人省去了不少麻烦。我认识的一位出租司机兄弟,就因为维护成本低选中了这款车型,还特地请教技师怎么自检胎压和更换空气滤芯,小技巧大家可以留心下说明书第14页,很详细但容易被忽略掉。
不过嘛,也并非所有人对它零吐槽。一些北方用户反馈冬季续航打折比较明显,而且如果习惯频繁使用座椅加热和高功率空调的话,续航衰减会更加明显。但售后服务态度不错,有专门针对冬季养护的小课堂,据群友爆料每季度都有免费检查活动,可惜我们这里暂时还没轮上队伍,下回准备预约试试看是否靠谱。有位维修老师傅提议,如果长期暴露于沿海湿润环境,应定期检查底盘锈蚀情况,因为部分元件虽然做了密封处理,但极端天气难免出状况,这属于行业通病不能完全避免,只能加强日常维护意识吧。
其实买新能源之前家里纠结很久,总担心丰田搞纯电是不是水土不服,现在看来,他们认真起来还是挺让人服气。不知以后二手市场表现如何?邻居阿姨已经开始打听收购价,说她孙子毕业想练练新技术……谁知道几年后这些配置是不是成标配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