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遇高科技配置,车载导航基本闲置,自动启停易添麻烦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买车的时候,销售小哥递来厚厚一沓配置单,满眼都是“智能黑科技”、“豪华必备”、“旗舰体验”,搞得人头晕目眩,仿佛只要多加一万块,人生就能触碰未来的方向盘了?

买车遇高科技配置,车载导航基本闲置,自动启停易添麻烦-有驾

但话说回来,总有一丝不安在你心头盘旋——这花出去的一万块,到底买了什么?

是便利还是麻烦?

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吗?

还是厂商包装出来的“伪刚需”?

今天咱就来掰开揉碎聊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车载配置,揭一揭它们身后的秘密角落,顺便为打算买车的朋友点个灯。

有没有发现,现在开车越来越像是在打游戏,坐进车里就是技能树,“自动导航”、“大灯清洗”、“自动启停”、“换挡拨片”等等,每一样都飘着科技的味儿。

但你仔细一总结,有些配置看着牛气冲天,其实用起来嘛,鸡肋得一批。

很有意思的是,这些东西往往新手司机当宝贝,老司机拍脑袋就关——是“没得选还是懒得用”?

你想过这个吗?

说起来,原厂车载导航真是历史悠久,如果汽车也有“祖传配置”一说,车载导航算得上得道老仙。

当年智能手机还没刚出来那会儿,谁要是车上带个导航那绝对是前卫先锋。

但现如今,谁还用得了车机导航?

用过的人都知道,地图更新像是老牛拉破车,路修到哪儿,导航还停在发小家门口,想要赶时髦,还是得靠手机。

而且,车载导航界面操作费劲得很,比起手机上两下点开、一路导航,还能语音报路况,显然体验差了一大截。

我身边的几个朋友,买了带导航的车三年,愣是没打开过几回,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用手机。

这配置说白了,就像家长送孩子去补习班,想着学个新技能,结果学费交了技能没捞着,配置清单多了一个“高科技”标签,仅此而已。

买车遇高科技配置,车载导航基本闲置,自动启停易添麻烦-有驾

再看看自动启停这玩意儿,近几年汽车厂商恨不得各种车型都加上。

买车遇高科技配置,车载导航基本闲置,自动启停易添麻烦-有驾

环保倡议一出,大家都追着响应,自动启停显得特别高级。

租车跑市区那会儿,没注意车一停就熄火,绿灯亮了想走,发动机还耍起小性子,慢半拍嗡嗡作响,真是让人手忙脚乱。

老司机基本都是背过手,刚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动启停关掉,不然堵车等红灯,车里像在玩跳一跳。

据说这项技术本意是省油、减排,但实际用下来,开开停停,发动机不说了,电瓶就先扛不住。

经验丰富的老车友提醒:一年下来,电瓶寿命都能少个大半年,不换都心虚。

搞得人人都怀疑,这省下的油钱,最后是不是全给修理厂贡献了?

说到底,省油和便捷,自动启停做不到两全。

再瞄一眼大灯清洗装置,这货大多出现在高档车型身上,买车时销售给你猛夸,说下雨也不怕泥点子糊住大灯了,能提升安全。

可现实如何呢?

网上有一票车主吐槽,买车到卖车,灯都没洗过几回,有人开了三年,才发现这功能还能动。

而实际操作,就算洗了,也是隔靴搔痒,真要想灯亮如新,还得下车拿布擦。

这装置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饭店里随菜送的小葱,点缀比实际用处多得多。

厂商加进去,大概是为了让配置表看起来更有面子,实际开车生活,不影响衣食住行。

别跟我说“安全提升”,平时还没拿它说事过。

咱再说说换挡拨片,听着是不是特“赛车”味?

刚入手的时候,确实挺酷。

坐进车里,轻点方向盘背后,感觉跟F1似的,不由自主地想多试几下。

但在家用车里,换挡拨片的亮点就像过年烟花,亮一秒,完事了。

平常城市代步,谁真没事用它上演“手动+自选挡”操作?

对老司机来说,方向盘之外的事儿都嫌麻烦,开车追求顺滑,倒不如一只手换挡杆,用起来顺畅靠谱。

新手司机喜欢尝鲜,把它当宝,结果用着用着还容易误操作,搞得发动机立马叫苦。

时间长了,换挡拨片成了“手感升级”的花瓶,多少跟买手机送壳是一个路数。

你发现没?所有这些标榜高科技的配置都像给汽车戴上“皇冠”,但这皇冠未必是金子打造。

它们出现的初衷本是让生活更美好,结果到了实际开车环节,又变成了“鸡肋扮靓”,多给车主添些没太大意义的负担。

聊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一句老生常谈——新司机和老司机脑子里买车的算盘就是不一样。

新手买车,目光全在“炫酷感”,觉得越多黑科技越好。

好比刚毕业的小白领买衣服,非得整点流行的、潮的,才算“入圈”。

可老司机买车,就追求一个“够用”,什么配置能让车开的安全、舒适、省心,这才是硬道理。

买车遇高科技配置,车载导航基本闲置,自动启停易添麻烦-有驾

配置太多反而让人心烦,车间里多点技术,风险和花钱也跟着增加。

有车友就说了,能省点维修钱,哪怕降点科技感也值。

有些配置,笔者多嘴一句,想想其实也是营销套路,厂商心里门清。

该配的必须有,不该加的凑存在。

把科技标签挂满门,不少人冲动消费,到头来买回来用不上,也懒得折腾,倒成了消费升级的“泡沫”。

至于怎么选,那还得看自己实际需求。

有的功能你以为很棒,不用不知道,真用感觉没啥卵用,还不如把提车预算花在安全性能和舒适性上。

开车嘛,安稳第一,炫酷最后。

汽车工业技术更新很快,咱也都希望车能越来越智能,但“配置越多越好”实则误区一场。

过度追求智能,忽视了驾驶体验,让车主们更像在操作电脑系统,而不是享受路途。

咱们要的是代步工具,不是天天摆弄的数码玩具。

回头看看,用心优化方向盘质感、提升座椅舒适、加强主被动安全装备,比整一堆用不到的“黑科技”要实在得多。

买车不是去科技展览馆,要脚踏实地,想到后续维修、保养,千万别让花里胡哨的配置把钱包和心情都搭进去。

还真别以为科技配置越复杂越高级,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创新”这不是让你高枕无忧,而是让你多生烦恼。

其实,选车这事儿本就很个人化,没有绝对对错,一切以实际驾驶体验为王。

买车遇高科技配置,车载导航基本闲置,自动启停易添麻烦-有驾

不如想一想:你到底是买来上路的,还是偶尔炫一炫朋友圈?

最后总结一句,买车千万别被那些花哨配置晃了眼。

多对比,切身试驾,问问自己真正用得到啥。

车是给人服务的,不是给配置表服务的。

消费升级也要理性,不然成了“智能车主新陷阱”,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问问正在犹豫选车的你,面对这些“鸡肋”配置,会不会也觉得该审慎决策,还是“科技至上”才是真理?

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别怕抬杠,买车这回事,越交流越有收获。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