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热闹,就是大众放出了消息,要推出一款全新的速腾,名字后面还加了个“L”,叫速腾L。
这车一亮相,宣传的口号就挺响亮,说是要当“A+级燃油车的新标杆”。
听着是挺有气势的,可大伙儿一看这车的配置和传闻中的价格,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这都什么年代了,花个十五万甚至更多,去买一台纯烧油的车,这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这事儿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看看大众这次拿出来的诚意。
平心而论,这台新速腾L在外观和内饰上,确实是下了大功夫,看着跟咱们印象里的那个“大众脸”很不一样。
车头用上了现在最流行的贯穿式灯带,中间的大众车标还能发光,晚上解锁的时候,灯光一亮,那感觉确实挺高级的,有点像那些新出的电动车。
车身侧面也做了个溜背的设计,看起来更运动,而且据说风阻系数降到了0.28,这个数字在同级别的车里算是相当不错的了,理论上能让车子开起来更省油一点。
最时髦的还是那个隐藏式的门把手,手一靠近就自动弹出来,不用的时候就收回去,让车身侧面看起来光溜溜的,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坐进车里,那变化就更大了。
以前大众车的内饰,总被人说有点老气横秋,但这回速腾L是彻底改头换面了。
中控台上一块大屏幕和仪表盘连在了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双联屏”,换挡也从原来的挡把变成了方向盘后面的小拨杆,也就是“怀挡”。
这些设计以前可都是在更贵的豪华车上才常见的。
更关键的是,车机系统用上了现在很火的高通8155芯片,这玩意儿就相当于给车机装了个强大的“大脑”,操作起来会非常流畅,不会像以前有些车机那样点一下卡半天。
不仅如此,它还给副驾驶座前面也加了一块屏幕,让坐副驾的人也能看看视频、听听歌,再加上哈曼卡顿的音响和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说,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大众把能给的科技配置都给堆上了,后排空间也挺大,坐着舒服。
这么一看,大众好像是想明白了,知道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要兼顾家用的中年人,既想要车子开出去有面子,又希望车里用起来舒服方便。
但是,买车过日子,不能只看表面光鲜。
咱们得掀开这层华丽的外衣,看看它骨子里的东西到底怎么样。
这台新速腾L最核心的动力部分,也就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用的还是那套大家非常熟悉的EA211 1.5T发动机,配上7速的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这套组合在大众很多车上都在用,优点是技术成熟,动力日常开也足够,油耗表现也还行。
但它的一个老问题,就是那个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偶尔会出现顿挫感,就是车子会一冲一冲的,不够平顺。
这个问题虽然不是每次都会发生,但一旦遇上,驾驶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这么多年了,这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完美的解决,现在换了个新壳子,内在的这个小毛病恐怕还是会遗传下来。
再来说说那个看起来很酷的隐藏式门把手。
在南方地区可能问题不大,但要是在咱们北方,尤其是东北的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天气里,这东西就可能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虽然大众说它有“破冰”功能,能顶开薄冰,但万一哪天天气特别冷,或者车子电瓶电量不太足,门把手被冻住弹不出来了,那可就尴尬了。
你只能在寒风里掏出冰冷的机械钥匙,去捅那个小小的钥匙孔,那时候什么科技感、高级感,估计都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冻手的狼狈。
这些为了设计而牺牲掉一部分可靠性的地方,是很多务实的消费者会担心的。
当然,前面说的这些都还是技术层面的讨论,真正让大家心里打起算盘的,还是它的价格。
咱们知道,现在的速腾,在卖车的地方优惠都很大,很多时候十万出头就能买到裸车。
现在这台新的速腾L,只是外观内饰变了,科技配置多了些,底子里的东西没大变,预售价一下子就可能要提到十五万左右,顶配甚至可能奔着十八万去。
这个价格一出来,就不得不让人拿它和市场上的其他车比一比了。
就在速腾L亮相前后,咱们国内的比亚迪推出了秦L和海豹06 DM-i,这两款车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起步价直接定在了9.98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你花不到十万块钱,买回家的车,可以在家充电,日常上下班开,基本不用烧油,一公里成本就几分钱。
就算出远门,它在没电的情况下,一升油也能跑三四百公里,算下来一箱油跑两千公里都不是吹牛。
这笔经济账太好算了,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一年下来能省下大几千甚至上万的油钱。
现在市场已经不是十年前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今年咱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50%,也就是说,现在每卖出两台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
消费者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德系品质”这块金字招牌,虽然还有分量,但已经不是万能的了。
大家会更实际地考虑使用成本、智能化体验。
速腾L的8155芯片是很快,但它的车机系统能有多少好用的软件?
能跟华为鸿蒙系统比生态吗?
它的副驾屏是挺炫,但真的会有很多人为了这个功能,心甘情愿地多花一两万块钱吗?
所以说,这台全新的速腾L,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努力想跟上潮流的中年人,他穿上了最时髦的衣服,用上了最新的数码产品,但他的核心思想和生活习惯还是老一套。
这台车用一身科技外衣,包裹着一个传统的燃油车内核,试图在新能源的大潮里,为燃油车再争一口气。
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市场是残酷的。
如果它最后定价真的咬死在十五万左右,那么它的处境将会非常艰难。
往下,有比亚迪秦L这样价格便宜、使用成本极低的“价格屠夫”;旁边,还有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这些同样提供混合动力选项的老对手。
在这样的前后夹击之下,单靠一个大众标和一些看起来很美的科技配置,想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出更多的钱,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终能不能增加销量,关键还是要看大众在最后定价时,能不能拿出足够的诚意,给出一个让老百姓觉得“值”的价格。
否则,这台所谓的“燃油车新标杆”,很可能只是看起来很美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