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挚达科技的招股书挂在港交所官网,数字摆在那儿,全球家用充电桩销量第一,却收入连降、亏损激增,光鲜成绩单背后的压力,肉眼可见。
从2022到2025,挚达科技的营业收入越来越低,6.97亿、6.71亿、5.93亿,年年缩水,亏损反倒越滚越大,2025年一下亏了2.36亿,压力山大。
市场竞争变得刺刀见红,主机厂压价、供应链博弈,挚达科技没法绕过巨头,比亚迪2025年依然是最大客户,收入占比25%,大客户依赖症,说白了就是命门。
主机厂要议价,比亚迪2025年继续推动供应商降价,行业惯例没错,压力却只会传导给下游,挚达科技只能被动接招,直销平均售价2025年跌到679.9元,谁能不肉疼。
不同销售渠道,价格差距离谱,零售渠道均价1290.8元,直销才739.9元,二者差74.5%,议价能力一目了然,没有选择,只能咬牙认。
售后服务价格也扛不住,2025年直销均价586.9元,比2024年又降了一大截,毛利率滑坡,2025年只剩14.9%,净利润更是雪崩式下滑。
公司经营思路也发生变化,挚达科技被迫走“以价换量”路线,先保住市场份额、再谈利润,2025年产品销量恢复到35.11万台,确实有点起色,但好转有限。
市场份额却在缩水,2025年中国市场份额13.6%,全球9.0%,对比2024年都在下降,行业洗牌期,谁都不是绝对赢家。
工厂端也在变,泰国首家海外工厂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提升到15.4%,但距离满负荷还差很远,海外建厂是新赌注,能不能消化产能,谁也说不准。
海外业务本质上还是跟着中国车企出海走,国内客户主导,能不能摆脱议价困境,未来几年的走势很关键。
看似是技术、产品、客户博弈,实则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重构,新能源车爆发期,供应商和主机厂之间的利益分配变得更残酷,谁都想多拿一些话语权。
从招股书到工厂、从国内到海外,每一步都充满变数,2025年的挚达科技,既是新能源时代的受益者,也是典型的夹缝求生者,谁都知道这场博弈远没到终点。
中国新能源出海潮带来新机会,挚达科技想借港股IPO再冲一把,海外订单、产能布局、销售网络,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未来能不能翻盘。
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价格战拉低了毛利率,也同步倒逼企业降本增效,内卷之下,谁能率先突围,2025年成了关键窗口期。
行业惯例、客户议价、全球扩张,听起来都是老生常谈,可2025年的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和前几年完全不一样,公司能不能守住“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还要看后面几步棋怎么下。
每年招股书披露的时间点、每个季度的产能利用率、每一次大客户价格谈判,都是这场行业大戏的关键节点,挚达科技的宿命还远没尘埃落定。
港股IPO能不能顺利,海外能不能走通,毛利率能不能回升,2025年之后,新能源充电桩这条赛道可能还会更加血腥。
新能源产业链的博弈还在继续,表面上是业绩数字的涨跌,实际上是市场格局的深度调整,挚达科技要想突围,靠的不只是规模和产能,更要看能不能找到真正的盈利模式。
留给挚达科技的时间,已经不多,行业变局给了机会,也埋下了更多不确定,看似风口上的“全球第一”,其实处处都是险滩。
2025年刚刚过半,故事还没讲完,市场的选择、客户的选择、资本的选择,都在路上——这一切,悬念还在继续。
比亚迪加速奔跑,挚达科技为何掉队?2025新能源充电桩行业悬念再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