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

理想i8碰撞事件:从测试争议到行业安全本质的深度叩问

一、碰撞测试起因:新设计与安全关切下的主动探索

理想i8进行对碰测试有着多维动因。在车辆开发层面,理想i8采用了“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该设计在兼顾“媲美MPV”宽敞驾乘空间的同时,对车辆被动安全提出了新挑战。为确保这一创新设计的安全可靠性,理想汽车主动模拟现实生活中对用户安全极为关键的对撞场景,以此科学验证并持续提升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从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来看,“小车对撞大车”的危险工况一直是广大乘用车用户最为关心的安全话题之一,也是全球众多重视安全性的主流车企广泛采用的测试和宣传方式。理想汽车希望借此次测试及结果展示,回应市场对车辆安全性的高度关切,让用户直观看到理想i8在提升车辆安全性上的努力与成果。此外,本次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形制定要求,力求让测试更贴近实际可能发生的危险场景,从而更好地验证理想i8在真实路况下的安全性。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二、事件核心争议:测试真实性遭多方质疑

2025年7月29日,理想汽车在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与8吨乘龙卡车对撞的测试视频,这一视频瞬间引发舆论哗然。视频中,理想i8以60±2km/h时速与卡车正面对撞,卡车四个车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而i8的A/B/C柱无变形、气囊全开、电池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如此“轿车撞赢卡车”的结果,与大众认知的物理规律产生强烈冲突,也招致了多方面的质疑。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物理规律层面矛盾凸显

从物理原理角度分析,卡车重量通常是轿车的数倍,在正面对撞时,根据动能守恒定律,轿车很难占据优势。在实际事故中,轿车往往处于“弱势方”。而且,卡车驾驶室采用龙骨式结构技术,具备较高的刚性,以确保车内人员安全。此次测试中卡车驾驶室与货箱分离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概率极低,因为卡车驾驶室分离需同时解除三重机械锁(机械锁钩、液压举升锁、千斤顶硬连接)。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测试条件不透明引猜测

理想汽车未公开卡车锁止机构状态、载重情况等关键信息。实际道路上的卡车常满载30吨以上,而此次测试中卡车仅配重至8吨,且未明确载重分布是否符合实际。此外,传感器数据等能够反映碰撞细节的重要信息也未公开,这使得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

营销导向争议不断

测试视频最初未对卡车品牌打码,后更新版本才进行遮挡,这一行为被质疑通过贬低竞品制造话题。乘龙卡车法务部门介入,指控测试“造假”并启动法律程序,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对理想汽车营销手段的争议。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三、理想汽车的回应与澄清:强调科学性与非针对性

面对汹涌的质疑声,理想汽车及测试方中国汽研(国资央企、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多次发布声明,强调测试的“科学性”与“非针对性”。

明确测试目的

理想汽车表示,此次测试旨在验证i8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含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 + 11个环形吸能结构)在“小车碰撞大车”高风险场景下的被动安全性,模拟的是普通公路高频事故,以更好地保障用户在实际驾驶中的安全。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说明测试执行情况

理想汽车称,测试全权委托中国汽研执行,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的二手乘龙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车身经伪装改色、配重至8吨,理想未干预测试过程,确保测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展示过往安全认证

理想汽车强调,i8在开发阶段已按照国标(GB 11551 - 2014等)、C - NCAP五星级C - IASI最高等级(G + G + G + A)设计,涵盖“钻卡”“卡车夹击”等100余项极限工况测试。此前理想全系车型均获中保研等权威机构最高安全评级,以此证明理想i8的安全性能并非空穴来风。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四、行业反思:安全测试的真实、公平与商业底线

测试标准亟待完善

此次理想i8对碰测试属于“开发验证”,并非行业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目前,行业在非标测试方面缺乏透明化标准,导致车企在测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自主操作空间。为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行业亟需建立统一的透明化标准,强制公开载重、碰撞角度、传感器数据等关键参数,防止车企通过“非常规测试”制造营销噱头。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商业竞争需守底线

理想汽车被乘龙卡车指控“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贬低品牌形象”,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的市场竞争应聚焦技术共研,通过提升自身产品实力来赢得市场份额,而非采用“互踩式”话题制造手段。车企需警惕,短期流量红利可能换来长期信任崩塌,损害自身品牌形象和行业整体发展。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消费者信任亟待重建

舆论场中“质量差”“造假”等标签折射出公众对车企宣传的普遍怀疑。专家警告,非常规测试易误导消费者低估真实卡车事故风险(现实中乘用车与卡车正面对撞概率不足5%),安全宣传应服务技术进步而非营销表演。车企在进行安全宣传时,应更加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避免过度营销和夸大宣传。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五、未来方向:技术共研守护安全本质

车企责任回归

车企应回归安全测试本质,通过透明化数据(如公开碰撞视频原始帧、传感器曲线)和权威认证(如C - NCAP、中保研)建立公信力。理想i8已通过多项标准测试,消费者可优先参考此类认证,以更准确地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行业协同制定规则

行业应制定非标测试监管规则,要求车企在宣传中明确标注测试类型(如“开发验证”非“行业标准”),避免误导公众。通过行业自律和规范,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加强消费者教育

提升公众对汽车安全技术的认知至关重要。可通过第三方平台普及“短前悬结构”“环形吸能设计”等术语,帮助用户理性判断产品性能。让消费者在了解汽车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做出更加明智的购车决策。

理想i8“碰撞秀”:莫让安全测试沦为营销闹剧-有驾

理想i8碰撞事件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汽车行业在安全测试、商业竞争中的深层矛盾。安全从不是营销的筹码,而是技术进步的底线。唯有回归真实场景、尊重物理规律、坚守商业道德,才能重建消费者信任,推动行业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