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大众这牌子,在国内消费者心里地位真不是盖的。新能源浪潮再凶,它凭着朗逸、途观L这些“老将”,硬是稳坐钓鱼台。瞧瞧探岳,之前一年卖了16万多台,月均1.3万台往上,年底甚至能冲到2万台,挺能打的,在同级里排第五呢。
按理说,探岳L作为探岳的升级版,背靠这么个基础,应该挺顺当吧?可大众这次给出的价格,怎么说呢,感觉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17.69万起步,顶配直接冲到21.69万,这定价出来,坊间不少声音都觉得,“好像没达到心理预期”。
尤其是那个最让人期待的配置——2.0T高功率发动机配四驱系统。最大220匹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这动力组合,听着就带劲儿,应付日常绰绰有余,想去撒点野,或者跑个长途自驾,心里也更有底气。
可就是这套看着最香的动力和驱动形式,偏偏绑在了21.69万的顶配车型上。原文里都直说了,这个价格下,“性价比并不是很高”。这就有点尴尬了,把“王牌”配置放在了一个“不划算”的价格点上。
你说,大众是不是觉得,加长了尺寸(车长4684mm,比原来多了91mm,轴距2791mm,跟途观L看齐了),空间变大了,尤其是后排,号称“奢侈”,还有那焕然一新的外观,有点迈腾又有点奥迪的贯穿式灯、可点亮车标,再加上内饰里那块大大的15英寸中控屏、11.6英寸副驾屏、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以及8155芯片、哈曼卡顿音响、L2+级驾驶辅助这些科技堆料,就值这个价了?
当然,这些升级是实打实的。尺寸确实不再是“硬伤”,空间也更符合国人喜好。外观内饰的设计语言也更靠近大众最新的风格,科技感是跟上来了,甚至跟一些新能源车比也不落下风。这些都是产品力提升的表现。
但问题是,对于那些冲着2.0T高功+四驱去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看重的是性能和通过性,是那种偶尔想撒欢儿或者应付复杂路况的能力。为了这个最核心的需求,却不得不捆绑支付那些他们可能不是最看重的配置溢价,以及那个被认为偏高的起售价,这笔账算下来,心里难免会打鼓。
想当年,探岳之所以卖得好,除了大众的牌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的定位和价格切中了市场。可现在探岳L把起售价拉高,顶配价格更是触及了更高级别的边缘,或者说,在同级别里,它最吸引人的配置组合却显得不够亲民。
原文里有个很有意思的假设:如果这套2.0T高功+四驱的落地价能控制在20万以内,那它的“综合实力还是非常强的”。这话反过来听,是不是就意味着,现在21.69万的定价,恰恰压制了它本该爆发的全部潜力?
毕竟,燃油车市场竞争一样激烈,别家也有各种配置和价格组合。大众自己还有途观L在那儿呢,虽然定位相近,但消费者在比较的时候,肯定会把这两兄弟拉出来溜溜,看看谁更香。
所以,探岳L的硬件升级是到位了,空间、科技、设计都有进步。但这并不等于定价就能任性。市场是很现实的,尤其在价格敏感的中型SUV领域。那个最能打的2.0T高功四驱型号,定价的“不划算”感,会不会成为它冲高的最大阻碍?
它继承了探岳的名号和基础,但能否真正成为大众新的“王牌SUV”,甚至超越老探岳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恐怕还得看市场对它这个新定价的接受程度,特别是那个本该最耀眼的顶配型号,能不能让消费者觉得“值回票价”。这局,大众走得有点险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