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吉利掌门人李书福最近一席话让汽车圈炸了锅。在内部讲话里,这位收购过沃尔沃、路特斯的车坛大佬突然把矛头指向新势力:“没根的汽车公司活不久。”虽然没点名,但谁都听得出,刚靠SU7拿下20万订单的小米汽车,正被架在火上烤。
李书福的担忧不无道理。吉利当年吞下沃尔沃花了18亿美元,买下马来西亚宝腾又砸了7.7亿,这些真金白银砸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造车的基本功。反观某些新玩家,三分钟就能收割20万订单,靠的是粉丝经济和营销话术。某传统车企高管私下吐槽:“他们把发布会开成了演唱会,可车不是快消品。”
但雷军显然不认这个理。这位手机圈的营销鬼才,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造车逻辑。SU7定价21.59万起,直接捅破BBA的溢价泡沫;线上预订系统玩得比特斯拉还溜,连展车都省了,用户靠VR看车就敢付定金。某新势力车企创始人感叹:“雷总把汽车卖出了手机的感觉。”
这种颠覆正在制造行业焦虑。某合资品牌4S店总经理透露,SU7上市后,他们店里的客流量掉了三成,销售顾问被迫背熟小米参数表。更可怕的是,小米的打法让传统车企30年建立的经销商体系瞬间显得笨重。某自主品牌区域经理抱怨:“我们还在算建店成本,人家已经靠私域流量卖车了。”
某零部件供应商透露,小米的采购价压得比吉利还低15%,这导致部分核心部件供应商要求现款现货。而汽车行业惯例是3-6个月账期,这种资金压力足以拖垮新玩家。更别说建涂装车间要20亿起,冲压线更是吞金兽,雷军准备的100亿美金,在汽车行业也就够烧三年。
李书福的警告正在变成现实。去年某新势力车企倒闭时,拖欠供应商的120亿货款至今没结清。某电池厂商负责人直言:“现在接新品牌订单就像赌博,赢了赚点加工费,输了可能赔掉半年利润。”这种行业性恐慌,正在反噬小米的供应链安全。
但雷军赌的是智能电动车重构行业格局的机会。就像iPhone干翻诺基亚,他相信电动化浪潮下,传统车企的护城河会被冲垮。某汽车分析师指出,小米真正杀招不是车,而是背后的1.5亿IoT设备用户,这才是传统车企做梦都想要的生态入口。
这场对决没有绝对输赢。李书福嘴上泼冷水,身体却很诚实——极氪001马上官宣改款,配置单上明晃晃写着“对标SU7”。而小米也在悄悄补课,据传已挖角某传统车企CTO,还花重金在合肥建了试制工厂。某券商研报预测,三年后活下来的新势力不会超过三家,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您更看好哪种造车路线?传统车企的厚积薄发,还是新势力的颠覆创新?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数据来源:吉利控股集团官方讲话、小米汽车订单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新闻来源:澎湃新闻《新势力车企倒闭调查》、新京报《小米汽车供应链危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