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SU7与红旗L5并肩站在成都车展16号馆C位时,这个曾属于保时捷、劳斯莱斯的豪华展区已彻底改头换面。展位图显示,保时捷、宾利、法拉利等8大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雷克萨斯、捷豹路虎等5家二线豪华品牌也未现身。这场无声的"改朝换代"背后,究竟是市场寒冬的无奈撤退,还是汽车消费价值观正在经历一场深刻重构?
16号馆的"改朝换代":从保时捷到小米的C位之争
2024年的16号馆还被称为"豪车及改装馆",保时捷911 TurboS和宾利慕尚是绝对主角。而2025年的展位图上,这个馆的标签已换成"科技生态馆",小米SU7 Max顶配版停在C位,旁边是红旗L5和小红书的网红打卡区。两个标志性场景尤为讽刺:一边是保时捷Taycan三年未解决的车机卡顿问题,另一边是鸿蒙智行全栈自研技术的流畅演示。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据参展商透露,豪车品牌单次参展成本超千万,而小米展台排队体验的人群与空置的豪车展位形成鲜明对比。宁德时代甚至设立了一面展示搭载其电池的汽车模型墙,消费者可以现场查验车辆是否使用其电池技术。从鎏金地板到电池切割模型,展馆气质的转变折射出行业权力格局的颠覆。
数据背后的豪华车市场寒冬
乘联会7月数据显示,豪华车零售17万辆,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29%。其中超豪华市场(100万+车型)跌幅更为显著,玛莎拉蒂销量已从去年1209辆腰斩。保时捷中国在2025年启动两轮结构调整,包括裁员与架构重组,印证了传统豪车品牌的战略收缩。
市场压力直接反映在参展策略上。有豪车品牌人士坦言:"现在靠车展卖车,可能面临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尽管场地费相同,但豪车品牌自行负责的设计、搭建、运营成本差异巨大。当销量下滑遇上转型压力,放弃参展成为成本控制的现实选择。
"奢侈品去魅化":技术代差击碎百年溢价
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奢侈品去魅化"。传统豪华逻辑依赖真皮座椅、手工装配等物质符号溢价,而新豪华标准则转向自动驾驶、车机流畅度、生态互联等科技体验。保时捷Taycan持续三年的卡顿问题,与蔚来ET7激光雷达方案超越奔驰EQE形成残酷对比。
这种代差直接影响了消费决策。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自动驾驶订阅服务付费而非传统配置。当鸿蒙智行实现全栈技术自主可控时,保时捷中国CEO"14亿中国人就该有14亿保时捷"的豪言显得格外苍白。技术壁垒的坍塌,正在瓦解传统豪华品牌引以为傲的溢价基础。
自主品牌的"掀桌子"革命
车展现场呈现三大现象级变化:小米展台需要排队进入,销售人员一对一讲解;宁德时代不仅展示地面交通工具电池,还展出了合作伙伴峰飞航空的eVTOL飞行器;红旗L5的中式豪华设计语言直接挑战BBA审美霸权。
更值得关注的是供应商的角色转变。华为乾崑智驾方案、地平线芯片等核心技术展示,标志着供应链企业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比亚迪、奇瑞、长安的"包馆"行为,既是市场信心的宣示,也是对传统豪车展位的精神占领。
车展变局背后的行业信号
这场展馆易主揭示出三个趋势:豪华品牌必须在"保溢价"与"电动化投入"间找到平衡点;全栈自研能力已成为新豪华门槛;Z世代"为技术订阅付费"的习惯正在重塑商业模式。当小米从角落蹭流量到占据C位仅用一年时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市场排名的更替,更是汽车工业百年价值体系重构的开端。这场静悄悄的展位争夺战,或许比任何发布会都更真实地反映了行业的未来走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