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丰田全球狂卖95.5万辆车,同比增长7.5%,光出口美国就干了4.1万辆,同比暴涨23%! 再看比亚迪,一季度刚破百万销量,但海外只占7万多台,全年目标才80万——和丰田年销千万的体量比,差着不止一个身位。
为啥说比亚迪去了美国也干不过丰田?
成本根本卷不动
国内人工成本低,比亚迪能把车价压到“白菜价”,但到了美国,工人时薪翻几倍,生产线成本暴涨,价格优势瞬间蒸发。 丰田呢?早在美国扎根几十年,工厂、供应链全本土化,成本控得死死的。 比亚迪想靠低价抢市场?门儿都没有!
安全标准卡脖子
美国汽车安全法规堪称“地狱难度”,碰撞测试、材料标准严到变态。美版奔驰E级都曾因材质问题断轴翻车,比亚迪的新能源车想达标?光改装成本就能让定价崩盘。反观丰田,皮实耐造的标签早被美国佬刻进DNA,卡罗拉开十年不散架,口碑碾压一切。
绿牌政策护身符失效
国内新能源车靠绿牌免购置税、送牌照,销量蹭蹭涨。可美国市场公平竞争,没政策倾斜,丰田混动技术(比如普锐斯)卖了20多年,老百姓认的就是这份“靠谱”。比亚迪的DM-i再猛,也得从零攒口碑——但丰田会给它时间吗?
更深层的差距:全球体系
渠道: 丰田全球保有量超3亿辆,4S店铺满非洲小村庄,比亚迪的海外网点?还在东南亚“挖墙脚”阶段。
品牌认知: 美国人眼里,丰田是“开不坏的神车”,比亚迪?多数人连名字都念不准。
政治壁垒: 美国关税大刀随时砍向中国车,欧盟也跟风加税,比亚迪连门都难进。丰田呢?美军基地罩着的生意,畅通无阻。
比亚迪在国内封神,靠的是天时地利——政策扶持、成本优势、市场爆发。但全球化是另一套规则:拼体系、啃硬骨头、熬时间。丰田用90年织了张全球网,比亚迪想三年五载破局?难!
不过话说回来,丰田也别笑太早:比亚迪在泰国工厂已投产,南美市场增速300%,欧美啃不动,但亚非拉“农村包围城市”的戏码,中国车企可是祖传手艺!等海外工厂火力全开,丰田的“千万销量”王座,未必稳如泰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