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骑电动车出门,防晒是头等大事。自从交警部门严查电动车加装遮阳伞后,街头没了那些“张牙舞爪”的伞,道路安全多了,但老百姓的防晒需求还在。最近街头冒出不少新招,连交警看了都笑着说:“这届市民真是聪明。”
1、全身“物理防晒”套装成标配。
以前靠遮阳伞挡太阳,现在大家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防晒面罩能遮住从额头到脖子的部位,只留眼睛和鼻子透气,材质轻薄不闷汗,价格也就二三十块。
搭配长袖防晒衣,袖口和下摆都有收紧设计,风刮不进去,还能护住手背,不少人还会再戴一副防晒手套,连指缝都照顾到。
2、头盔升级成“防晒专用款”。
普通头盔夏天戴闷热,现在市面上出了带防晒檐的电动车头盔,帽檐比普通款长3厘米,能遮住整个脸部上方,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有些头盔内侧还加了透气网,后脑勺位置有通风孔,骑起来风能灌进去,比以前凉快不少,价格百元左右,比加装遮阳伞划算多了。
3、 电动车加装“简易遮阳棚”但有讲究。
这种新出的遮阳棚不像以前的大伞,宽度和车身差不多,高度到肩膀位置,用轻便的铝合金支架固定,棚顶是防晒布料,能挡阳光和小雨,关键是不影响转弯和会车,风阻也小。
不过交警提醒,选这种棚子得看尺寸,超过车身宽度20厘米的不能装,不然还是违规。
4. 利用“时间差”错峰出行。不少人发现,早上7点前和下午6点后太阳没那么烈,干脆调整出门时间。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改到6点半出发,买菜的老人等9点太阳大了再回家,既避开了高温,也减少了防晒的麻烦,还顺便错峰躲过了早高峰堵车。
这些新方式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解决了防晒问题,难怪交警都说大家会想办法。其实安全和便利不冲突,老百姓在遵守规定的同时,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智慧,这大概就是过日子的学问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