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腾格里沙漠腹地,五台重度改装的越野车正试图翻越45度沙丘。
领头的牧马人Rubicon突然陷入流沙,车载绞盘在-20℃低温中罢工。
后车直播镜头剧烈晃动,惊呼声尚未落地,一台挂着临时牌照的测试车猛然切入画面——底盘自动抬升12厘米,胎压数值在HUD上急速跳动,车顶激光阵列将沙丘照得雪亮
十五秒后,它像攀岩机械般稳稳立上丘顶,车门处“猛士M817”的蚀刻徽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这个被越野老炮偷拍到的测试片段,揭开了东风与华为秘密孕育三年的“新物种”
当军方验证过的900mm涉水深度,遇上华为ADS 4.0系统的地形预判算法;当越王勾践剑纹路切割的日行灯,照亮L3级自动驾驶的决策路径,我们熟悉的硬派越野赛道突然被撕开新维度。
传统越野车引以为傲的三把锁,正在被算力高达600TOPS的中央大脑重新定义。
华为乾崑智驾的决策速度比人类快0.3秒,这个时间差足够让车辆在侧坡达到30度时自动开启差速锁,或者在检测到交叉轴前就完成扭矩分配。
有工程师透露,其地形数据库已收录317种复杂路况,包括巴丹吉林沙漠的刀锋沙梁和虎克之路的魔鬼交叉轴。
更颠覆的在于日常场景的暴力破解。
鸿蒙座舱的超级桌面功能,能把34个静谧声学包裹的驾驶舱,瞬间切换成4K级投屏会议室。
试驾员演示过这样的场景:早高峰高架拥堵时,车主可以戴着AR-HUD与客户开视频会议,而车辆正自主规划三条备选路线——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它的城市工况电耗能做到18kWh/100km,比Model Y还低2.3度。
周末的崇明岛露营基地里,猛士M817的外挂式储物系统正在引发装备党的狂欢。
车顶可升降的铝合金桁架能搭载3米冲浪板,后挂的模块化工具箱里藏着压缩气泵和电动扳手。
有用户算过,其6.6kW外放电功率足够同时驱动两台咖啡机和四盏1000W的探照灯,宁德时代的142kWh电池在-30℃环境依旧保持90%放电效率。
但真正让BBA沉默的,是它把军用标准拽进了民用市场。
车架焊接沿用猛士装甲车的多腔体填充技术,车门铰链经过20000次极端温度开合测试。
在襄阳试车场曝光的碰撞视频显示,当车头以64km/h撞击混凝土墙时,军品级笼式车身在A柱弯折前就完成了力量传导,电池组位移量控制在3mm以内。
华为的激光雷达阵列布局同样暗藏杀机。
不同于友商顶置单颗激光雷达的方案,猛士M817在前保、车顶和后视镜位置构成三角探测矩阵。
这种设计使车辆在攀爬岩石坡面时,能实时构建车底地形模型——现场工程师打了个比方:“就像给车装了CT机,连砂石层的密度都能扫描出来。 ”
智能底盘的表现更接近科幻设定。
可升降悬挂不仅用于应对地库限高,在沙漠模式会自动抬高离地间隙,而在高速巡航时则主动降低车身减少风阻。
参加过内部测试的媒体人描述,当系统检测到连续炮弹坑时,悬挂会进入“猫足模式”,每个轮胎的作动器开始独立微调,车身起伏被控制在5cm以内。
这台“九边形战士”的定价策略同样充满攻击性。
50-80万元的预售价区间,恰好卡在仰望U8的109.8万元和坦克800的68万元之间。 有知情人士爆料,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上车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7%,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它能搭载三颗激光雷达却依然敢打价格战。
越野老炮们争论的焦点在于“科技是否消解了越野本质”。
反对者坚持认为,依赖地形预判和自动脱困会剥夺驾驶乐趣;但实测数据显示,95%的复杂路况脱困率意味着更多普通车主能安全抵达以往不敢想象的秘境。
一位女性车主在社交媒体发文:“过去需要三个男人配合的河道穿越,现在中控屏上点两下就能完成。 ”
城市精英群体则盯上了它的场景切换能力。
陆家嘴的某私募基金经理已经下订,他看中的是鸿蒙座舱的金融模式——方向盘后方弹出双4K屏,原生支持Wind金融终端和实时会议系统,车辆自动寻找充电桩并完成泊入时,他刚好结束一场跨国路演。
传统车企的应对策略开始显现慌乱痕迹。
某德系品牌被曝加速智能底盘研发,而某国产新势力紧急调整了明年的激光雷达采购量。
在华为苏州创新中心,工程师们正将猛士M817的脱困数据导入大模型,据说下一代系统能识别陷车风险前就主动预警。
汽车博主@硬核玩家 的试驾视频引发二次热议。
画面中,他故意将车开进苏州河道淤泥区,开启蠕行模式后,车辆竟自主规划出S型脱困路径,胎压监测显示四个轮胎在15秒内完成七次充放气调节。
这条视频下的高赞评论写着:“以前是车适应人,现在是人适应车的进化速度。 ”
更细微的颠覆发生在后市场领域。 改装店主发现,猛士M817的线控底盘接口开放了37个控制协议,这意味着玩家可以自行编程悬挂逻辑。
已有团队在GitHub发布开源项目,通过车机系统调用激光雷达数据生成地形图,这或许会催生全新的越野生态。
宁德时代的工程师透露了一个关键细节:电池包内部埋设了216个温度传感器,配合AI热管理系统,在快充时能自动平衡电芯温差。
\这使它在25℃环境下,从10%充至80%仅需18分钟,且支持全生命周期2000次循环——对于经常需要外放电的越野用户来说,电池寿命焦虑被击碎。
车展上被围观的“火箭升空尾灯”藏着更深心机。
298颗LED组成的灯阵不仅是视觉把戏,当车辆切入自动驾驶模式时,灯带会通过颜色变化提示周围车辆。
有设计师指出,这种将功能与美学融合的思路,可能引发新一轮国潮设计语言竞赛。
华为余承东在内部讲话中提及:“猛士项目验证了车云协同的可行性。 ”
据悉,车辆每天上传的300GB行驶数据,正在反哺ADS系统的决策模型。
这意味着每台车都是行走的数据工厂,而系统进化速度会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
销售体系的重构同样值得玩味。
东风猛士计划在20个城市开设“科技+越野”双主题体验中心,用户可以在模拟莫哈韦沙漠的装置中体验攀爬模式,也能在数字座舱里定制个性化场景。
这种把4S店改造成科技馆的举动,正在模糊汽车零售的边界。
二手车商已经开始调整评估模型。 由于军标级车架和华为智驾系统的耐用性优势,评估师预测它的三年残值率会比同级产品高15%-20%。
在宁波的二手车拍卖场,已有车商为未上市的猛士M817开出盲订保价协议。
这台“混血猛兽”的出现,恰逢中国车市的结构性裂变。
乘联会数据显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激增83%,而硬派越野细分市场增长率达到惊人的217%。
当军品的可靠性、科技的颠覆性和场景的覆盖力三重叠加,这场跨界冲击波的威力或许远超我们想象。
在吐鲁番的极热测试场,工程师们正在验证50℃高温下的车机稳定性。
测试主管随手拍下一组对比照片:某新势力车型的激光雷达因高温触发保护,而猛士M817的传感器阵列仍在稳定输出数据。
照片配文写着:“没有弯道超车,只有正面碾压。 ”
关于这台车的终极悬念正在层层剥开。
当华为把给问界车型的升级策略复刻到猛士M817,当东风放出“五年不改款”的豪言,消费者手里的方向盘,或许正在变成通向未来交通的密钥。 而汽车工业的百年城墙,已然被凿出第一道裂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