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福特推出了一款新车,叫“烈马1966”,在北京一个叫华贸中心的高档商场里办起了活动,看上去就像个时尚品牌发布会。
这让不少人觉得挺纳闷的,因为“烈马”这款车,在大家印象里,那可是个硬邦邦的越野车,应该是在山沟泥地里跑的,怎么突然就跑到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跟奢侈品站在一起了呢?
而且它的起售价也不便宜,标准版要38.66万元,高配的大脚版更是达到了43.66万元。
花差不多四十万买这么一辆车,它到底值在哪儿?
这个“1966”又是什么意思?
今天咱们就来把这些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聊个明白。
首先,咱们得看看福特为了卖这车,都拿出了些什么诚意。
除了定下这个不低的价格,他们还配套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活动。
比如说,你可以零首付、零利息就把车开回家,这大大降低了购车的门槛。
如果你家里有旧车,拿去置换最多能给你补贴一万五千块钱,另外还送六千块钱的消费券。
光是这些还不够,他们在九月底之前还搞了一堆限时活动,比如你买了车,在朋友圈里发个推荐海报,集够20个赞,就能领一个限量的时尚挎包。
要是你推荐朋友也买了这车,那你俩都能得到好处,推荐人能拿一辆复古折叠自行车,两个人还能一起享受三年三次的免费基础保养。
九月底前下订单的,还能再多拿一辆自行车,并且交的两千块钱订金能当五千块钱用。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看得出来福特是下定决心要让大家对这款新车产生兴趣,想方设法地让你觉得现在买最划算。
那么,抛开这些优惠,这辆车本身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撑得起这个价格呢?
关键就在于“1966”这个数字和它背后的故事。
这台车从里到外,都在讲一个关于“复古”和“经典”的故事。
福特官方说,这款车的设计和开发花了将近两年半的时间,其中有整整一年的时间,设计师们什么都没干,就是一头扎进了历史资料里,研究1966年诞生的第一代福特烈马。
他们不是简单地把老车的外形抄一遍,而是想把那个年代的感觉,用现在的技术和审美重新做出来。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车身的颜色。
这次主推的两个颜色,一个叫“知更鸟蓝”,一个叫“水晶石绿”,光听名字就挺有味道的。
这两个颜色可不是随便在色卡上选的,而是设计团队经过几百次调配和实际喷涂效果验证,一点一点打磨出来的。
为了保证每辆车从工厂里出来颜色都一模一样,没有色差,他们还建立了一套非常严格的颜色控制标准。
这种对细节的较真,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汽车制造业的水平,已经能够支撑这种高精度的生产要求。
除了颜色,车子的外观设计也很有讲究,比如那个白色的车顶,跟车身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车身上细细的彩色拉花,以及样式很复古的轮毂,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感觉。
这种既有经典味道又不失现代感的设计,正好戳中了很多现在年轻人的喜好,大家既喜欢与众不同,也对有历史感的东西很有好感。
看完了外面,我们再拉开车门看看里面。
车内的设计同样花了很多心思。
内饰的主色调是一种叫“曙光沙白”的颜色,据说是设计师看到阳光洒在沙丘上的景象后得到的灵感,想营造一种既有越野的粗犷感,又不失优雅精致的氛围。
真正让人觉得钱花得值的地方,是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细节。
就拿座椅来说,上面有一种特殊的缝线工艺,叫“绗缝”,这种工艺的灵感也是来自于第一代的老烈马。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缝线宽度和角度,让它看起来既复古又舒服,设计师团队竟然反反复复做了十个版本的样品,花了十个月的时间才最终确定下来。
据说,他们对缝线的要求,是每一寸的误差都要向那些顶级奢侈品包包的手工缝制标准看齐。
还不止这些,座椅边缘有一种叫“绲边”的工艺,就是用一圈材料把边缘包起来,光是开发这个小小的“边”,就用了超过半年的时间。
为了调整它的软硬程度、宽窄和摸上去的顺滑感,允许的误差被控制在了0.01毫米以内。
0.01毫米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平时用的一张打印纸,厚度大概是0.1毫米,这相当于把一张纸的厚度再分成十份,其精细程度可想而知。
这种对细节近乎偏执的追求,背后离不开我们国内强大的供应链和制造工艺的支持,没有过硬的生产能力,再好的设计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当然,一辆车光有好看的设计和精致的做工还不够,技术上的硬实力才是根本。
这台烈马1966在材料和工艺上也有不少亮点。
就说那个标志性的白色车顶,它用的不是普通的钢板,而是一种叫“SMC”的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的好处是又轻又结实,但有个问题,它不导电,所以传统的静电喷漆工艺很难把油漆均匀牢固地附着在上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特的工程师们想了个办法,在喷白漆之前,先喷上一层特殊的导电漆,这样一来,白色的涂料就能完美地附着上去了。
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是首次被应用在汽车上,喷出来的效果非常好,而且据说这种效果,外面的改装店是很难模仿出来的,这就让原厂车顶显得更加独特和珍贵。
此外,这个车顶的内部结构也很有讲究,它像一个三明治,中间层是蜂窝状的复合材料,上下两层是增强材料。
这样的结构,让它在抗压、抗弯曲方面的性能甚至比传统的金属车顶还要好,同时重量还更轻。
这说明,福特把一些很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带到了中国市场,也说明了我们的市场有能力消费和生产这样的高技术产品。
总的来看,福特烈马1966这辆车,卖的不仅仅是一辆能翻山越岭的越野工具。
它更像是一个融合了历史情怀、精致工艺和现代科技的“时尚单品”。
它通过复刻经典的设计语言,来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通过在内饰细节上不计成本的投入,来营造一种超越普通汽车的豪华感和专属感;再通过应用一些“国内首创”的新技术和新材料,来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
最后,再配上一整套精心设计的营销活动,鼓励车主们去分享、去推荐,从而形成一个有共同话题和审美的圈子。
所以,这接近四十万的售价里,包含了为设计买单的钱,为情怀买单的钱,为精湛工艺买单的钱,也为这种独特的身份认同感买了单。
它试图告诉消费者,开着它,你既可以去野外探索,也可以在城市里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种将硬派越野和都市时尚巧妙结合的定位,正是福特为这匹“烈马”在中国市场找到的新赛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