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飞的去上班,地上的车水马龙,从此跟你再没关系,想想就爽!😎
还真有人快把这事儿干成了。
美国一家叫Archer的公司,他们打造的Midnight飞行器,前不久载人飞了31分钟。
这数字,在航空史上不算啥。
但对电动飞行器这个新物种来说,可算是个大新闻。📰
可一码归一码,就在上个月,波音737在空中起火,丹佛美航737 MAX 8起落架故障,An-24客机在降落时坠毁……
一个月就发生这么多飞行事故,现在又冒出来个电动的,你敢坐吗?🤔
首先是电池。
电动车都有续航焦虑,这天上飞的玩意儿,能靠谱吗?
这次飞了55英里,是在理想条件下。
要是载满了客,再遇上点顶风,续航还剩多少?
商业运营起来,一天飞几十趟,充电速度跟得上吗?⚡
目前先进的eVTOL电池可以在5-10分钟内从30%充电到80%,但传统系统可能需要30分钟到几小时,充电速度仍是商业运营的关键瓶颈。
然后是飞行控制系统。
这玩意儿虽然高度自动化,但目前还得人来开。
啥时候能实现自动驾驶,把飞行员都省了,那才是票价亲民的开始。
不过,越是智能,就越怕出岔子。
万一系统被黑客攻击,天上的应急预案可比地面上复杂多了。😰
最后是结构设计。
为了飞得久,身子必须轻。
机身约70%的重量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远高于传统客机的50%,实现了轻量化和高强度的平衡。
聊到这儿,咱们得冷静一下。
从测试成功到安全商用,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现实点说,局限性很明显。⚠️
第1️⃣,测试样本太少。
目前就那么几名测试飞行员在轮流飞,数据样本太小了,偶然性太大。
而且他们都是精英,能代表普通商业飞行员吗?
第2️⃣,测试环境太单一。
加州萨利纳斯,常年阳光明媚。
可未来的飞行出租车,是要在纽约、伦敦这样的大都市里飞的。
高楼间的乱流、夏季的雷暴、冬季的冰雪,这些复杂天气,Midnight扛得住吗?
这些极端天气下的考验,目前还是个问号。❓
第3️⃣,技术风险依然在。
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的新闻,咱们见得不少吧?
飞机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一旦在空中发生热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一个核心:监管认证。
在欧洲,他们在对待飞行器这件事上,可以说非常严谨,甚至有点固执。
2019年,欧洲航空安全局发布了专门针对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特殊条件(SC-VTOL)》。
2024年,更是公布了一套完整的运营规则框架,涵盖了飞行员执照、空中交通规则以及飞机本身的适航标准。
他们对eVTOL的要求是,必须经过3到5年的全面测试和评估才能拿证。
期间要经历无数轮的测试、评估和验证,绝不搞快速通道。
在他们看来,只有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多的数据,才能暴露所有潜在的问题。
但美国人办事,讲究个实用主义,或者说,是边飞边看的冒险模式。
飞机已经飞上了天,可配套的法规还在草拟中。
业内预估,美国得到2026年,才可能有第一款eVTOL获得完整的商业运营批准。
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飞行,本质上都还停留在测试阶段。
可这测试,时间是不是短了点?
Midnight从开始载人试飞到创纪录,中间只隔了两个月。
这样的样本量,对于一款要把成千上万人的性命托付给它的交通工具来说,够吗?
万一在纽约曼哈顿上空,电机突然罢工,或者电池管理系统失灵,应急预案是什么?
是迫降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还是直接掉进哈德逊河?
这些问题,目前似乎还没有明确答案。
技术归技术,生意归生意。
一个东西再好,没人买单,也是白搭。
Midnight不缺捧场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联合航空,它还拿下了,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独家空中出租车供应商资格。
这可是个在全球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中东的土豪阿联酋,也向它伸出了橄榄枝,计划在阿布扎比和迪拜率先开启商业运营。
看起来,前途一片光明。
可现实的骨感,也摆在眼前。
▶️首先是成本。
造一架Midnight要多少钱?
运营成本多高?
票价定多少,老百姓才坐得起?
这些都是未知数。
如果只是富人的新玩具,那市场就大不了。
⏭️其次是基础设施。
这些飞行器从哪儿飞,到哪儿落?
城市里寸土寸金,不可能到处都修停机坪。
这需要一整套全新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来配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人心。
当一架Midnight飞行器悬停在你面前,舱门打开时,你,作为一个普通乘客,敢不敢坐进去?
这份信任,需要时间和无数次的安全飞行来建立。
技术让天空触手可及,但信任才是唯一的通行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