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41公里每小时,看到这个数字,不少人估计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真快!”可问题也来了,我们一般开的车,限速120,超了140都要发抖,这速度对咱有什么用?仰望U9这次在德国测出了纯电车新的世界极速纪录,比高铁都快,开着它去追视频里的高铁都没问题,那是惊人的,但你会不会也想,“咱老百姓买卖菜的车,关这什么事?”是不是耍酷的行为,会不会等于“炫技”?
这事儿,不只是速度数字好看,更关键的是比亚迪把“看家本领”都端出来了。以前车圈流行一句话,中国企业最多就是“能造、会凑合”,比亚迪之前也多被视为家用车的代表,也就是为普通人造车的那个。然而,这回“王传福”亲自把压箱底的“底牌”摊在台面上,告诉大家,中国人不仅能做出便宜靠谱的新能源车,连顶尖技术也不是“看别人脸色”的了。
你说极速有啥用?如果只看生活,真没啥用——要是咱们上路时都能开到400多公里每小时,那交警直接退休得了。但回头想想,有多少技术最早不是给普通人用的?手机刚出来时,也没人觉得会成咱们生活的刚需。如今,一个小小的极速纪录背后,是整个电驱、电控、电池技术的系统性提升。它其实告诉大家,比亚迪现在不仅能做“老百姓用得起的电动车”,还能在全球顶尖技术领域耍得开。
想想现在市面上一堆新能源汽车,售价几十万,最高时速却还停留在180公里出头,原因很简单——电机能力有限,转速上不去,散热也跟不上,怕是速度还没起来,电机都快冒烟了。又或者有人怕车跑太快了,能耗爆表,续航直接见底,大部分人根本不敢玩。
可这次仰望U9,四电机、超高转速、总输出超3000马力,每吨上千马力的推重比,按道理这么重的车速度往上堆很难,但技术一突破,就是今天的大新闻。你还不能忽略了,电动车如果想能在极端速度下还稳定,那不仅是动力问题,更得解决“安全”和“可控性”,要不真成“火箭蹦极”。
再想想谁能开这种车?别说普通人,专业测试员上去都吓出一身汗。一个小小的突然失控,后果可能不是撞一下就完了,是真正的“玩命”。这事儿对技术要求,其实更高于谁跑得快。
可仰望U9这车,敢在德国“硬碰硬”测试,底气来自一堆自己的黑科技。比如什么易四方、云辇-X这些高阶驾驶控制系统,就是让车能在极端情况下还能由驾驶员牢牢操控,不像早年间有些品牌车一猛踩就“飞了”。这就是技术的底线和分水岭——有钱不是随便堆东西,要能让车变猛,还能安全,这才是真的领先。
所以我其实一直想问:技术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咱是不是只在乎买到物美价廉,还是该关心中国企业能不能拿出世界顶级的东西?过去很多人觉得,比亚迪就是个“价格杀手”,仿佛只有廉价和性价比才是企业核心。但这回,王传福应该想说的是,“不是咱只会低端,要高端我们也能,而且有我出手你就得服。”
还得说说“秀肌肉”这件事,有时候中国企业确实需要秀一下,之前“闷声发财”的打法让外人觉得中国车只能玩低端。现在你看,无论你家有没有矿,能不能买得起仰望U9,这台车告诉你一件事:中国完全能站在全球电动车技术的最顶端。这是自己掰下来的“硬骨头”,不是等人家欧洲、美国做个啥咱再学。它其实是打破“技术天花板”的一记重锤。
当然,很多人也会说,这速度纪录,99.99%人一辈子也用不上,你折腾这干啥?其实,行业生态看的是技术体系,仰望U9背后那些电机、电控、驱动、结构,一旦突破,影响的不只是极致跑车,还有大众化的电动车怎么升级,怎么变更强更可靠。像航天航空的尖端科技,有哪个不是后来让普通人受益的?现在你说高速续航可靠性、动力系统安全,还是电驱的效率,统统都是普通家轿以后“吃到红利”的源头。
不用说现在国内那些友商,看了之后绝对心里不是滋味。以前总说和比亚迪拼“价格战”,仰望U9把“上限”定疯了,你再想凑合加点马力,去和比亚迪比极速,怕是追不上了。这不是短期用钱或者“抄个专利”能解决的,是真刀真枪打出的差距。你可以慢慢跟进,技术壁垒却摆在那里,不是一天两天能赶超。
但我还是想多问一句,如果有一天,你能开上一辆动力强劲、安全系数高、各种黑科技加持的国产车,不只是“能用”,而是让你觉得“中国制造”就是世界顶级,这种自豪感难道不比“便宜耐用”更爽吗?小时候我们总被说“中国车还不行”,现在呢,王传福把技术天花板拉到电动车领域的世界第一,中国汽车已经不需要靠“低价”证明存在感,而是用能力和实力站在世界舞台正中间。
接着聊聊王传福本人的野心,这家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他懂得一个道理,中国车企想在世界真正扎根,必须“自己能造,自己会造,自己比别人强”。这回仰望U9的极速,也像是给全行业划了条新的分界线——你不光要会做家轿,还得能做炸翻天的“超跑”。谁能跟得上,谁才配说话。友商现在估计也就只能望而兴叹,技术没跟上,商业模式也就免谈了。
其实,这也是中国科技一路“逆袭”的标准路径,以前我们追别人慢慢学,现在成了全球都得学你的对象。比亚迪过去靠电池、电机站住脚,现在直接把电驱做到了极致,领先就是领先,讲道理别的品牌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抄。所以你看去年到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怎么变,就能发现比亚迪其实用的是“技术引擎”而不是“廉价标签”。
最后,我还想丢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你买车,不光考虑便宜,是不是还希望买到一个能让全世界佩服的中国品牌?仰望U9的极速纪录不是让你天天飙车用的,而是让你知道,自主品牌的技术高度已经不是“跟着跑”,而是“领着走”。等哪天普通家用电动车也能用上这套高端技术,开起来更稳、更快、更省电、更安全,你不光是用车,还是用中国创造的信心。
所以这次比亚迪仰望U9破纪录不是一句“快得离谱”那么简单,是铁打的技术分水岭,是中国车企硬碰硬的底气。等到大家都能用上更先进的技术,中国汽车的世界地位,也该跟这车的极速一样,直接飞跃到新高度。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