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荷兰人大概真是把自己坑了个够。
本想着趁着黑夜风起,把一笔“明目张胆”买卖搞成,没想到东西还没捂热,就发现抢到的不是金子,而是一根烫手的山芋。
而且啊,整个欧洲的汽车行业,都被他们这一棒子给打得晕头转向。
为此,安世中国赶紧搞了个新的供货规则,欧洲的车企们也是快刀斩乱麻般地一口就答应了,争先恐后地来签字,结果荷兰总部直接被撇在一边,根本没搭理。
荷兰这下可算是“玩起了现代海盗”戏码,结果一脚踩空,撞上了铁板嘎嘣一声。
上个月底,荷兰政府突然玩起了新把戏,依据一部听着就挺老派的《货物供应法》,一声令下,为了“国家安全”,就强制接管了安世半导体。没多说,先把我们中国的CEO给换了,接着就一扬手,把人家超过千亿的资产全都冻结了。
这动作,真是顺畅得像流水一般,堪称教科书级的“明抢”。消息一出来,不光是我们,连西方的网友都忍不住吐槽,直接给荷兰贴上了“海盗国家”的光荣称号。
照理讲,这到这儿,荷兰人本该坐等着数钞票了,但他们万万没料到,这出戏的高潮,根本不按他们的剧本走。
被冻结的安世中国,别说瘫了,反倒在12小时之内就解开了总部的技术封锁,东莞和上海临港的工厂设备照旧操作,工人的工资照常发,简直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似的。
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两天,安世中国给欧洲的车企发了一份通知,内容大致是:芯片可以继续供应,不过有个规矩,得按照我说的来。
于是,规则一箩筐,欧洲的车企一个接一个地排队签字,照办不误。
这份新规矩,简单来说就三条,条条都戳在肺管子上:
一,合同要重新签。之前和荷兰总部签的全都作废,只承认我安世中国的印章。这一变,原本要往荷兰总部走的钱,完全没法再流过去了。嘿,这招真厉害,直接俩字——“断粮”,把总部变成了空壳子。
二,现只接受人民币支付。美元和欧元都靠边站,要买芯片,先得换成人民币。这招可真巧,一是避开荷兰以及可能参与你们美国金融制裁,二是把中国芯片推到“硬通货”的高度,就像石油一样,不用美元就别想买到手。
三,供应安排全凭我心情。得先保证国内订单走在前头,至于你们欧洲的货什么时候送,量是多少,说到底还得看我们自己这边的需求。就像在火爆的餐厅用餐,告诉你得排队等待,因为VIP客户(国内企业)还没吃完呢。
这三条单拎出来,就挺“霸气”的。不过,欧洲那些名气很大车企,从宝马、大众到各路豪华品牌,面对这样的条件,也只能忍着不舒服,依然得蹭蹭排队,把这协议签了。
最新消息传来,大众和宝马这些大牌企业已经开始签署新的协议。一位德国零部件厂商的采购主管说,为了尽快保证供应,他们能接受这个条件,毕竟厂子快要停产了,也没办法再犹豫。
欧洲汽车厂商面临停产潮,背后其实暗藏着全球产业链的那块痛点。
就在荷兰出事的这几天,大众汽车已经吃不消了,坐落在德国沃尔夫斯堡、专门生产“高尔夫”的工厂,只得关闭暂停了。这也许只是个头。
随后,宝马、奔驰,还有法国、美国、日韩在欧洲的工厂,都紧盯着芯片库存快用完的局势。整个欧洲汽车产业就像一台即将熄火的发动机,而掌控核心火花塞的,正是安世中国。
为什么偏偏是安世?答案藏在两个关键点里:
封测就在咱们这儿。芯片这玩意,就像一块特别讲究的积木,造出积木块(晶圆)技术含量很高,但把这些块组装成成品(封测),那可是一门极讲究规模和成本控制的苦差事,真是累活又费劲。
安世半导体的晶圆生产是在欧洲搞得,但封测这块占了整体产能七八成的工作,却全部在中国的东莞。也就是说,芯片的“最后一道工序”和“出厂大门”,都掌握在咱们这边的手里。
无人能替代。有人可能会问,能不能让菲律宾、马来西亚的工厂顶一下?抱歉,根本不行。安世中国每年出货超过500亿颗芯片,这么庞大的产能,全球找不到第二个能与之匹敌的备用方案。一辆现代车需要用上千颗芯片,而一年缺掉的500亿颗,就好比把滔滔大河突然截断,下游马上就得干裂。
说起来还真挺讽刺的,欧洲虽然有芯片大厂,比如德国的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可他们最大的封测厂,一个在马来西亚,另一个就在中国深圳。美国也是一样,德州仪器在成都,英特尔在成都,这两个国家的封测产业链都挺发达。
欧美的那些大佬们,早年为了追求最高的利润,把那“又累又不挣钱”的封测业务全都搬到了亚洲。自己把设计和制造的关键环节紧紧握在手里,心想着肯定能一直拿到最大的那一部分。
结果荷兰政府那一阵冲动操作,直接把这条全球分工链给打断了。他们一心想抢“设计和制造”的金冠,却忘了“封测”这身龙袍,还紧紧穿在我们身上。
每个月200亿欧元的账单,这不就把谁都给唤醒了吗?
如今,形势完全变了个样。
荷兰政府本以为捡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没想到迎来的是一份写着“每月亏损200亿欧元”的账单——这可是欧洲车企因为芯片断供,每月不得不面对的损失。这个数字,比他们被冻结的那点资产还要大得多。
你要跟我抢100亿欧元,我就让你赔上200亿欧元,没错,就是欧洲车企心里清楚得很。这笔经济账算得很明白,所以他们选择了用脚投票,毫不犹豫地甩掉了那空壳似的荷兰总部,转而拥抱能“续命”的安世中国。
这事儿能搞成,完全彰显了咱们中国科技和工业体系的硬核实力。安世中国东莞那工厂,年产能超过500亿件,上海临港的12英寸生产线也在不断升级爬坡,占了全球车企市场份额的20%以上。这可不是吹牛,是真的靠过硬的技术、规模和效率拼出来的成果。
过去,我们还得巴巴求着融入国际产业链;如今,最核心的领域里,已经变成全球产业链少不了咱们这一环了。
这次事情,早就不单单是一家企业之间的利益斗争了。
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化宣传下的双重标准——规则一有利就大谈自由贸易,一旦吃亏就变身成海盗。也像一记重锤,把那些沉迷“脱钩断链”幻想的政客敲醒——在如今全球紧密相连的格局里,粗暴的行政干预,最后搞得自己根基受损。
对于我们来说,安世中国的漂亮“反杀”,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上的胜利。它更清晰地告诉我们:
掌握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才是真正的底气所在。从晶圆到封装测试,任何一个环节占据绝对优势,都能变成难以撼动的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还在前进的途中。当别的国家不得不用人民币去购买你手里的硬通货时,金融的防线也在一点点筑得越来越坚固。
战略定力比啥都关键。遇到明枪暗箭时,只要沉住气,凭着扎实的基础和敏捷的反应,就能把对手的“绝杀局”变成自己的“反杀局”。
荷兰政府这次挺猛的,把自家的安世总部给“搶”空了,还把整个欧洲的车企都闹得焦头烂额,结果也把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版图上的形象,搞得崭新而强势。
接下来,恐怕不光荷兰人会睡不好觉。那些还在琢磨怎么“精准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势力,也该好好考虑一下了,下一枚倒下的多米诺骨牌,说不定就是他们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