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FREE这波操作,有点意思哈。你说它是交通工具吧,现在恨不得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移动的“窝”。车载冰箱、大屏娱乐、舒适座椅,这配置一出,的确让人感觉有点“壕”。但问题也来了,车这玩意儿,它的本分究竟是什么?
早些年,咱们买车,图的是个便捷,解决的是“脚力”问题。后来啊,慢慢地,车跟身价、脸面扯上了关系,成了社交货币。现在呢?车企好像想把车变成一个“百宝箱”,办公、消遣、居家,啥都往里塞。这股风潮,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南辕北辙?
站在厂家的角度瞅,这当然是利好。配置越琳琅满目,卖点越五花八门,身价自然也能跟着水涨船高。岚图FREE这次“上新”,号称砸了5个亿进去,又是华为的技术加持,又是“客制化”定制,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这30万级别的SUV市场里搅弄风云,多分一杯羹。这没毛病,商场如战场,谁不想做赢家呢?
可是消费者呢?真的需要这些花拳绣腿的功能吗?车载冰箱能塞几罐可乐?大屏娱乐能看多久连续剧?舒适座椅真的比人体工学座椅更巴适吗?这些问题,恐怕只有真正掏了腰包的人才能给出答案。
与大众的固有印象不同,实际情况是,不少车主提车之后,真正会用到的功能可能就只有导航、听歌和空调。那些所谓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大多时候都处于“休眠”状态。毕竟,国内的路况千变万化,交通规则也与时俱进,再聪明的系统也比不上老司机的一脚急刹。
再说,把车变成一个“家”,真的就能提升幸福指数吗?当我们一根筋地觉得是“配置不够顶”时,是否忽略了“相伴”这个更重要的元素?与其窝在车里刷剧、喝冰饮,不如多匀点时间和家人唠唠嗑,一起看看窗外的风景。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一些经常奔波在外、喜欢长途自驾的人来说,这些配置可能确实能提升舒适度和便利性。但对于大多数蜗居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车的主要职能还是代步。把车搞得太臃肿,反而会增加使用成本和保养难度。
归根结底,车企的角逐,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技术再前沿,配置再奢华,如果品控不过硬,体验不流畅,最终还是会被市场所抛弃。岚图FREE这次“进化”,能不能旗开得胜,关键还是看它能不能真正戳中用户的痛点,提供靠谱的产品和售后。
就像文里提到的“客制化”理念,听着很悦耳,但关键在于,车企是不是真的倾听了用户的诉求,而不是把“客制化”当成一个营销的幌子。毕竟,用户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只有赢得用户的青睐,才能赢得市场。
因此,岚图FREE能不能“颠覆30万SUV格局”,现在盖棺定论还为时过早。但起码,它给了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车,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是一个冰冷的钢铁疙瘩,还是一个有温度的伙伴?它应该是一个炫富的道具,还是一个改善生活品质的助手?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都希望车企能多听听用户的声音,多体察用户的需求,少一些花招,多一些诚意,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这场以用户为中心的升级,最终能不能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新样板,咱们静观其变。说白了,现在这世道,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买到更称心的东西呢?
往深里说,“车载冰箱、大屏娱乐、舒适座椅”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对产品的要求也愈发苛刻。车企要想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锐意进取,不断强化产品力,才能迎合用户的喜好。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