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比亚迪汉EV在巴西卖出70万天价时,中国网友集体破防——这魔幻剧情竟与40年前桑塔纳入华的定价风波惊人相似。2025年巴西车市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正用“反向收割”改写全球汽车定价规则,这场从“被割”到“收割”的逆袭,揭开产业升级最残酷的真相。
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原本计划定价35万的汉EV,最终被巴西经销商哄抬至70万。18%的进口关税、高昂运输成本、汇率波动只是表象,真正推手是当地经销商对中国高端电车的饥饿营销。就像1980年代桑塔纳入华时,政策与市场双重挤压下,8万德方建议价被抬到20万,历史正在新能源时代重演。
巴西人用钱包给中国车戴上王冠:比亚迪占据当地72%新能源市场份额,每10辆电动车7辆姓“BYD”。汉EV对标本田CR-V混动,售价却是其2.3倍;海豚卖到30万,比国内贵150%。这背后是精准市场策略:借保时捷对标塑造高端形象,用热带气候放大续航优势,靠换电技术破解充电焦虑。
巴西媒体将汉EV与Panamera并列评测,3.9秒破百、550km续航直接碾压传统豪车。圣保罗富豪圈流行新鄙视链:开中国电车才是真土豪。反观奔驰EQE在当地降价20万仍滞销,证明内燃机时代的品牌霸权正在崩塌。
魔幻现实正在上演:中国车企在国内卷到“每卖一辆亏3万”,却在巴西实现38%毛利率。这引发激烈争议——到底是合理市场行为,还是重蹈跨国车企“区域歧视定价”覆辙?更值得警惕的是,巴西计划2026年将电动车关税提至35%,中国车能否复制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本地化奇迹,将决定这场狂欢的结局。
比亚迪汉的巴西奇幻漂流,撕开了全球汽车业最隐秘的伤口:当产业霸权易主,定价权的游戏规则从未改变。这场从“桑塔纳之痛”到“汉EV之贵”的轮回,既是中国制造的成人礼,更是给所有后发国家的警示录——核心技术,才是打破定价魔咒的唯一钥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