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比亚迪唐DMI,车顶那玩意儿,颇有点“薛定谔的猫”的意味。
咋说?
厂家给你捯饬好了接口,赤裸裸地昭告天下“爷这儿能架行李舱”,可你逮着唐DMI的车主一问,保准十个有九个半都懒得鸟它。
这物件儿,就跟嚼蜡似的,没滋没味,丢了又觉可惜。
按理说,厂家都预埋了伏笔,这玩意儿应该炙手可热才对啊!
可现实这巴掌,扇得那叫一个清脆。
为啥?
这行李架,纯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啊!
看着挺唬人,实则华而不实。
您寻思寻思,现如今谁还往车顶上堆砌家当?
又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凡事都得仰仗二八大杠、倒骑驴。
现在私家车都白菜价了,后备箱还不够您折腾?
唐DMI那肚量,可不是吹的,扩容之后,活脱脱一间迷你单身公寓。
1655L的吞吐量,别说跑个腿儿买个菜,就是短途摩旅,也足够捯饬了。
更糟心的是,架个行李舱,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先搁一边不说那肉疼的价格,一套弄下来,两三千大洋都未必能消停。
您要是再想整个遮阳棚啥的,直接奔着四千开外去了。
这票子,都能续命好几桶油了,谁能忍心?
而且,这钱砸下去,效果还不见得咋样。
您要知道,装行李舱,谁最遭罪?
天窗啊!
虽说有车主嘀咕,天窗一年到头也未必能临幸几回,可人家说得在理,“开不开是一回事,有木有是另一回事”。
一旦上了行李舱,天窗直接被判了死刑,想换换气,瞅瞅星河灿烂?
想都别想!
到时候,想修天窗,那可真是要割腕放血了。
再说了,您以为架个行李舱就能“毕其功于一役”了?
Too young, too simple!
行李舱自个儿就坠分量,油老虎立马就得跳出来抗议。
而且,车顶上顶着个累赘,迎风阻力也大了,开起来聒噪得要命,您还能有好心情?
当然啦,世事无绝对。
您要是铁了心要来一趟说走就走的公路片,家什什儿多到后备箱塞成了春运火车站,那行李舱倒也勉强算个帮衬。
可问题是,当下又有几个能有这闲情逸致?
大部分车主,还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猫着,早九晚五,偶尔回趟老家探亲。
这种情形下,行李舱就是个花架子,纯粹是往水里扔金镏子。
是以,唐DMI的行李架,与其说是实用器具,倒不如说是厂家给您埋下的一个“可能性”。
它象征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天马行空的洒脱。
可这种洒脱,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个触不可及的泡影。
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窥见冰山一角:真正操持过车顶行李架的唐DMI车主,又能有多少?
估计连一成恐怕都悬。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锅甩给“车主没这需求”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可能:厂家在图纸上比比划划的时候,是否真的揣摩过咱们老百姓的用车场景?
或者说,这压根儿就是个为了迎合“SUV”的刻板印象,用来粉饰门面的营销手段?
没准儿,等到哪一天,咱们真能用行李架来装载梦想的时候,它才不会继续落寞,沦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那之前,它或许就只是个符号,一个关于诗和远方,有点小贵的符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