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

最近有个事儿,估计不少人都觉得挺奇怪的。

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叫“零公里二手车”的东西,说白了,就是刚从生产线下来,一天都没开过,里程表还是零蛋的崭新汽车,却挂着“二手车”的名头,用打六七折的超低价来卖。

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这听着可是天大的好事啊,花更少的钱买新车,谁不愿意呢?

可就在大家觉得能捡个大便宜的时候,国家却出手了,明确表示要禁止这种操作。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很多人就想不通了,车企愿意打折卖车冲销量,消费者能得到实惠,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多好的事,为什么要管呢?

其实,这事儿要是只看表面,那可就想得太简单了。

这背后牵扯到的风险,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如果真放任不管,它就像一个被吹得越来越大的气球,一旦爆了,可能会把整个汽车行业都拖下水,引发一场不小的经济风波。

要弄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咱们得先聊聊一个听起来很遥远,但逻辑上却很相似的事情,就是十几年前的美国金融危机。

咱们不用去抠那些复杂的金融术语,就打个比方。

假设有一个大的开发商,他想建一个商场,但他手上暂时没那么多钱。

于是他跟建筑公司说:“你先帮我把楼盖起来,等一年后商场开业,我收了租金再把工程款给你。”建筑公司觉得这是个大项目,就同意了。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接着,建筑公司又去找水泥厂,说:“你先把水泥给我送来,我十个月后给你结款。”水泥厂又去找沙石场,说:“你先把沙子石子运过来,我八个月后给你钱。”您看,这么一环扣一环,整个项目就靠着未来的预期和一连串的“白条”给启动了。

所有人都觉得,等商场建好了,大家都有钱赚。

可万一,商场建好后招商失败,根本没几个商铺愿意入驻,开发商收不上来租金,他拿什么钱给建筑公司呢?

建筑公司拿不到钱,自然也给不了水泥厂,水泥厂也给不了沙石场。

最后的结果就是,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成了受害者,整个链条瞬间断裂,大家一起完蛋。

这个例子里的风险,其实就藏在我们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里。

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说某个造车新势力现金储备有好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感觉他们特别有钱,不差钱。

但这些钱是怎么来的,里面的门道可能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汽车行业里有一个通行的规则,就是车企从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那里拿货,一般都不是当场给钱的,而是会约定一个付款周期,行话叫“账期”,比如半年后或者等车卖到一定数量后再结算。

这就意味着,一辆车从各种零件采购到组装出厂,车企自己可能根本没花多少现金。

等车造好了,一转手卖给全国各地的经销商,经销商可是要拿真金白银来提车的,这笔钱哗啦一下就进了车企的账户。

您想想,车企手里握着大笔现金,但付给供应商的钱还没到日子,这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池。

这笔钱,车企能让它安安稳稳地躺在银行里吗?

当然不会。

供应商看见车企的车卖得这么火,肯定也想跟着扩大生产规模,多赚点钱。

但扩大生产线需要投入,之前供货的钱还没收回来,自己手头紧。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这时候,车企就笑呵呵地找上门了:“老伙计,想扩大生产是好事啊,缺钱是不是?我这有,可以借给你,利息嘛,都好说。”于是,一个奇特的循环就诞生了:车企用本该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反过来借给供应商,自己不仅赚了卖车的利润,还赚了一笔利息。

这还不算完,车企为了让报表更好看,会给经销商下达很高的销售任务,让他们大量提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库存”。

经销商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怎么办?

没关系,车企也提供贷款。

这么一来,车企就等于吃了三份钱:卖车的利润、借钱给供应商的利息、借钱给经销商的利息。

这种模式在资本的推动下,会让车企的野心急剧膨胀。

今年卖了五十万辆,觉得市场反响热烈,明年就敢把目标定到一百万辆,后年甚至两百万辆。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他们沉浸在销量暴增的喜悦里,一心只想把业绩做得更好看,却可能忽略了市场的实际消化能力是有限的。

新能源车再火,也不可能无限增长下去,总有一天会遇到卖不动的时候。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问题就爆发了。

最先扛不住的就是经销商,他们的车库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新车,每天都在亏钱,欠车企的贷款也还不上了。

而车企呢,因为大量的资金已经以贷款的形式借给了供应商和经销商,自己也变得紧张起来,到了该给供应商结款的日子,却可能拿不出钱了。

供应商那边就更惨了,为了配合车企的宏伟目标,他们已经把生产线都扩建好了,结果订单突然没了,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就在这个连环危机即将引爆的关头,“零公里二手车”这个看似聪明的“解决方案”就出现了。

车企把那些积压在经销商手里的新车,通过一些操作,摇身一变成了“二手车”。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然后,二手车商就出来吆喝了:“新车价格高?别担心,我这有刚出厂的‘准新车’,发票、合格证什么都齐全,就是名义上是二手的,价格直接给你打骨折!”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有巨大的吸引力。

通过这种方式,车企积压的库存似乎被消化了,现金流又转起来了。

如果二手车商收车钱不够,车企甚至可以继续提供贷款。

这样一来,原来的“三头吃”又多了一环,变成了“四头吃”。

但是,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根本没有解决核心问题,只是把风险转移并放大了。

它就像是在一个已经很危险的债务链条上,又多加了一环,让这个链条变得更长、更复杂。

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透支整个市场的未来。

当大量的“零公里二手车”冲击市场,谁还会愿意去买指导价的新车呢?

零公里二手车被禁,捡便宜也有错?放任或将拖垮全行业-有驾

这会严重扰乱正常的汽车定价体系,让新车的价值大打折扣。

等到连打折的“二手车”都卖不动的时候,那整个链条——经销商、车企、供应商、二手车商——就会一起出问题,到时候的局面就真的难以收拾了。

企业站在自己的角度,为了短期的利润和生存,可能会选择饮鸩止渴。

但国家必须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汽车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它关系到钢铁、化工、电子、金融等无数个上下游行业,牵扯到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更是我们国家产业升级、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一张王牌。

如果这个行业因为无序的、靠债务驱动的野蛮扩张而出现系统性风险,那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打击将是巨大的。

美国当年的危机,还能靠着它的全球地位让世界各国分担损失。

我们如果出了问题,这个苦果只能自己来扛。

所以,国家现在出手禁止“零公里二手车”,看似是管了一件小事,实际上是在给整个行业踩一脚及时的刹车,是强制大家从追求数量的狂热中冷静下来,回到追求质量和健康发展的正轨上来。

这并非要阻碍行业发展,恰恰是为了保护它,让它能够走得更稳、更长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