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MPV这潭水,早就该扔块石头进去了,再不搅和一下,都快成一潭死水了。
过去那些年,一提家用MPV,你脑子里是不是跟我一样,立马跳出个方头方脑的“商务司机”形象?
开着它,总感觉下一秒就得问老板:“下一站去哪儿?”
至于车里,第三排那地儿,简直就是家庭内部的“西伯利亚”,谁被发配过去,谁就得蜷着腿思考半路人生。
咱们成年人,在外面点头哈腰、拼死拼活,不就是图个回家能舒坦点?
结果到头来,还得让家人在车里受这份罪,这叫什么事儿。
所以,当魏牌把高山7这车推出来,扯着嗓子喊要用什么“五大标准”重塑市场时,我第一反应不是激动,是乐了。
这口气,大得像三伏天喝了冰啤酒,直冲天灵盖。
是真有料,还是又一场PPT造车大赛的预演?
先别急着聊那些虚头巴脑的。
咱们把发布会上那些听着就犯困的参数先放一边,聊点闻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味儿。
新车那股味儿,有人说是“工业的芬芳”,我闻着怎么都像“钞票的刺客”,一边收割你的钱包,一边考验你的鼻粘膜。
家里有娃的都懂,你给他买进口奶粉,挑最安全的座椅,结果把他塞进一个移动的“精装毒气室”,这简直是当代中产家庭最大的黑色幽默。
高山7上来就甩出个“零甲醛”认证,这一下就打到七寸上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造车了,这是在搞心理学,精准拿捏了中国家庭那份藏在心底、说不出口的焦虑。
可有意思的来了。
这边厢,它用“零甲醛”和紫外线杀菌系统,让你呼吸得像身处雨后森林;那边厢,它塞给你一套能跑出5.7秒破百的动力系统,一脚油门下去,肾上腺素飙得比股价还快。
我寻思着,这车的目标客户,到底是养生堂的常客,还是秋名山的老司机?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穿着唐装的老中医,突然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把加特林,又分裂又带感。
当然,人家把这叫“全场景”。
雨雪天,那套Hi4智能四驱能把你稳稳地按在地上,让你感觉自己开的是台坦克。
到了市区,那颗“同级唯一标配”的激光雷达,配合那个叫Coffee Pilot的系统,理论上能帮你应付各种加塞和“鬼探头”。
听着是挺美的,可咱们这些在路上摸爬滚打久了的都清楚,硬件是骨架,软件才是灵魂。
这套系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还是刚出茅庐的新手?
路况这东西,可比驾校教练难伺候多了。
还有那个自动泊车,号称能识别200多种车位。
这简直是家庭矛盾调和器啊,以后再也不用因为倒不进车位而被副驾唠叨了。
但万一,我是说万一,碰上那识别不了的第201种情况呢?
技术越是吹得神乎其神,那偶尔掉链子的时候,就越是显得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高山7在空间上的确是下了死功夫。
他们发明一个词,叫“得房率”,一下子就把汽车拉到了咱们更熟悉的房地产频道。
5米多的车长,3米多的轴距,数据是冰冷的,但那个“二三排共轨”的设计是真暖心。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家的第三排,终于从“狗都不坐”的嫌弃链底端,一跃成为了灵活的VIP席。
以后过年回家,谁坐第三排再也不用抽签了,直接把二排往前挪挪,大家都能伸开腿。
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比说一万句空话都实在。
所以你看,这台车充满了矛盾。
它既想给你一个安稳的港湾,又想给你一颗狂野的心;它既想照顾好车里的每一位家人,又想让你这个驾驶者爽到飞起。
它试图用“五大标准”画一个完美的圆,把家庭用户所有能想到的、甚至想不到的需求,全都包进去。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台车试图做到“我全都要”的时候,它会不会最终变成一个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的“六边形战士”?
它究竟是来解决家庭出行焦虑的,还是来制造新的“攀比焦虑”的?
它把菜单给你列得满满当当,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可咱们这些当爹当妈的,在经历了生活的毒打之后,有时候,真的就只想安安稳稳地吃上一碗热汤面。
这碗面,高山7给得踏实吗?
这事儿,还得等第一批车主们,用一箱箱油和一度度电,跑出个真实答案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