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

‍‌‌‌‌‍‌‌‌‍‌‌‌‍‌‌‌‍‌‌‍‌‌‌‌‍‌‌‌‌‌‌‍‌‌‌‌‍‌‌‌‌‌‍‌‌‌‌‌‍‌‌‌‌‍‌‌‌‌‍‌‌‌‌‌‍‌‌‌‍‌‌‌‌‍‌‌‌‌‍‌‌‌‌‍‌‌‌‍‌‌‌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4月24日发布的数据,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在欧盟市场的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45%,从去年同期的6.6万辆骤降至3.6万辆,市场占有率仅为1.3%。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3月27日,位于法国南特附近圣埃尔布兰(Saint-Herblain)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路透社)

这一颓势在3月进一步加剧,当月注册量同比下滑36%至1.8万辆,而同期欧盟整体电动车市场却以23.9%的增速扩张至41.3万辆。这一“逆市下滑”现象不仅打破了特斯拉过去十年在欧洲市场的增长惯性,更暴露出其品牌韧性与市场策略的深层危机。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本土车企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大众集团销量同比增长4.8%,雷诺集团增幅达9.5%,宝马集团亦实现0.4%的微增。

这种“外冷内热”的市场格局,标志着欧洲电动车市场正从“特斯拉主导”转向“多元竞争”时代。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业界普遍认为,特斯拉销量崩盘的核心原因在于其CEO埃隆·马斯克的政治化人设与欧洲社会价值观的剧烈碰撞。

自2024年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以来,马斯克以“政府效率部部长”身份推动的联邦机构裁员、调取部门数据等举措,引发欧洲舆论强烈反弹。

更具争议的是,他公开支持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AfD),并在社交媒体上为其政策站台,直接触发了欧洲消费者的集体抵制。

这种政治立场的错位,彻底瓦解了特斯拉长期塑造的“环保先锋”形象。法国图卢兹特斯拉门店遭纵火、丹麦消费者协会每日接到大量“拒绝特斯拉”咨询、德国总理公开谴责马斯克“危害民主”等事件,均显示品牌与欧洲社会的割裂已不可调和。

皮尤调查显示,马斯克在燃油车用户中的支持率竟高于电动车群体,这种认知偏差进一步削弱了特斯拉的市场号召力。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特斯拉的销量危机亦是其产品力的全面溃败。

以Model Y为例,这款2020年发布的主力车型长达五年未进行大改款,消费者因等待改款车型大规模持币观望,导致库存积压与订单流失。

与此同时,欧洲电动车消费正加速向紧凑型与经济型市场倾斜,大众ID.3、比亚迪海豚等车型以2.5万欧元价格带疯狂收割市场,而特斯拉仍固守3.8万欧元以上的中高端区间,彻底错失增量市场。挪威公路联合会甚至在一份声明中直言,“不清楚特斯拉能否重新赢得购车首选地位”。

价格策略的僵化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份额流失。法国取消电动车补贴后,Model Y价格比欧洲竞争对手大众ID.4贵出1万欧元;在德国,特斯拉因供应链成本上升被迫多次调价,导致消费者对其“价格锚定”产生信任危机。

更致命的是,中国品牌电动车的崛起为欧洲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比亚迪、蔚来等车企通过本地化生产与性价比优势,正逐步蚕食特斯拉的市场空间。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美国与欧盟的贸易政策博弈,成为压垮特斯拉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产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反补贴税,特斯拉虽因“配合调查”被征收7.8%的较低税率,但中国供应链的零部件进口成本仍显著上升。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145%的关税,迫使特斯拉暂停从中国进口关键零部件,导致柏林超级工厂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为应对关税冲击,特斯拉加速推进供应链本土化:墨西哥工厂因地皮问题与基础设施延误尚未动工,中国供应商迁移计划亦因政策不确定性暂缓。

这种“两头落空”的局面,使其欧洲市场交付周期从1-4周延长至3-5周,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信心。罗兰贝格分析师马蒂厄·诺埃尔指出,“特斯拉的供应链体系已深度嵌入中国制造,本土化转型将是一场耗时数年的持久战”。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特斯拉的溃败正在重塑欧洲电动车市场格局。

大众集团宣布将欧洲全面电动化进程提前至2033年,并计划推出2.5万欧元的入门级车型ID.1;雷诺集团通过“Nouvelle Vague”战略,将电动车研发投入提升至年预算的35%;宝马则以“技术开放”策略,与中国车企合作开发下一代电动平台。这些举措共同构成了对特斯拉的“围剿”。

更值得关注的是,欧盟正试图通过“最低价格承诺”替代关税壁垒。4月10日,中欧双方同意研究为中国电动车设定最低售价,这一政策若落地,将迫使特斯拉在“降价保份额”与“维持利润”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而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通过匈牙利工厂、塞尔维亚基地等布局,已初步构建起规避关税的本地化生产网络,进一步挤压特斯拉的生存空间。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面对多重危机,马斯克已宣布5月起大幅减少政府工作,全力回归特斯拉。短期来看,加速Model Q等新车型的欧洲上市、重启降价促销或能缓解销量压力;长期则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

1. 品牌形象修复:与争议性政治立场切割,重建“可持续出行倡导者”的公众认知;

2. 技术迭代提速:加快4680电池量产、FSD功能落地,重塑技术领先优势;

3. 供应链韧性建设:通过墨西哥工厂、欧洲本土化采购分散风险,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然而,特斯拉的挑战远未结束。欧洲市场的“去特斯拉化”趋势、中国车企的持续冲击、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均预示着电动车行业将进入“低速增长、高度分化”的新阶段。

正如金融界分析师所言,“特斯拉的危机本质上是全球化红利消退的缩影,其能否在这场变局中重生,将取决于能否在技术、供应链与价值观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特斯拉欧盟市场销量骤降45%:多重危机下的行业变局与战略反思-有驾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溃败,标志着电动车行业“单极主导”时代的终结。

当马斯克的政治野心与商业逻辑发生冲突,当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遭遇地缘政治壁垒,当欧洲本土车企完成电动化转型,电动车市场的权力天平正在快速倾斜。

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企业的“技术竞赛”,而是供应链韧性、政策洞察力与价值观认同的综合较量。特斯拉能否在这场变革中守住阵地,不仅关乎其自身命运,更将影响全球汽车产业的演进方向。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

#美国加征关税后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