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奇瑞提出要对“新能源不客气”;
2024年,奇瑞再次提出要对“智能化不客气”;
今年,奇瑞又有新的不客气了!
2025年10月18日,在2025奇瑞创新大会现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掷地有声地宣布:“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这既是对过往“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战略的延续,更是这家深耕技术28年的车企,向全球汽车产业发出的新挑战。
“不客气”的基因
当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推至聚光灯下,奇瑞用一场全球创新大会给出了中国车企的实践应答。
回溯奇瑞的“不客气”基因,从来不是空喊口号。从9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启国际资本市场征程,到截至9月底全球累计用户超1772万、海外用户突破543万,再到实现销量规模、新能源、出口等“五大历史突破”,奇瑞的每一步都踩着技术创新的节拍。
如今,面对中国汽车“出海”的新考题,奇瑞选择以“全球化创新体系”破局。尹同跃直言要依靠这一体系,让奇瑞拥有“反内卷”能力,推动品牌持续向上,建立中国汽车“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
“不客气”的底气
而深究奇瑞“不客气”的底气,我们发现它隐藏在奇瑞构筑的创新矩阵里。
内部,300多个“瑶光实验室”攻坚500多项重大课题,飞鱼底盘EMB、方舟两栖系统、鲲鹏天擎、猎鹰智驾大模型等10余项全球领先技术接连落地。
其中,鲲鹏天擎发动机更是突破行业瓶颈,用26:1超高膨胀比等黑科技,实现48%热效率,推动混动汽车向油耗“1时代”迈进;方舟两栖系统化天堑为坦途,首款搭载车型纵横G700横渡长江的实测,更是用硬核实力颠覆全球越野认知。
外部,“开阳实验室”以开放姿态链接全球100余所顶尖高校,开展4000+星火课题,通过“小步立项、滚动牵手”的机制,打造“没有围墙的研究院”,打通从课题挖掘到产品赋能的“最后一毫米”。
这一内一外的协同,再加上全球16个KD工厂、8大研发中心与3万+研发人员的支撑,奇瑞搭建起远超公众认知的的“技术货架”:新一代AI智能车架构、即将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IP68级防水的方舟两栖系统等尖端科技,不仅标注着“全球首创”“全球最高”,更将“安全”刻进基因。数据显示,其有累计54款车型获全球五星安全评价。
“不客气”的持续化
此外,奇瑞的“不客气”,还藏在对“可持续全球化”的清醒认知里。尹同跃表示,其在走访欧洲、北非时,既为街头增多的中国新能源车自豪,也深知全球化不能只追规模与速度。
因此,其全球化创新体系不仅聚焦技术,更联动文化与管理创新:文化上,以“成果共享、风险我担”吸引全球人才,宽容失败、鼓励实干;管理上,坚守“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对标世界500强提升治理水平。
未来,奇瑞还将计划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让海外营收、属地员工占比远超国内,真正成为“全球企业公民”。
尹同跃还提到,如果有一天,奇瑞也有员工因一个质量问题而痛心疾首,甚至嚎啕大哭,“那我们就真的离世界级品牌不远了。”
写在最后
从传统车企到全球化高科技生态集团,奇瑞的每一次“不客气”,都是对自我的突破,更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引领。
如今,随着全球化创新体系的加速落地,这家企业正以技术为笔、创新为墨,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画卷上,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全新篇章。
而这,或许只是奇瑞“不客气”征程的新起点,就像进入会场的迎宾大道上,一直循环播放的那句“全球冠军”,未来的某一天,奇瑞将不只是“出口的销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