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也不做增程,长城用行动证明当初那句话不是吹牛,新能源车追求省钱又省心,增程终究难以实现真正的优势
我一直觉得,新能源其实是一场拼耐心的马拉松。
记得去年,有次在长城展厅碰到一位工程师。他说:你看,我们一直没搞增程,就是因为觉得油电转换本质上就是在吃能量损耗。我当时还不太懂他话里的意思,只觉得他是不是在推卸责任。后来才明白,他是在强调:增程的油来电去,就像是跑了很多轮圈的自行车,能快吗?稳不稳?操控感强不强?我看市场上一堆增程车,一方面拼了命给电池踩油门,另一方面还要捆绑一个油箱。
我自己试驾过几款增程车型,最直观的感受是,油耗确实吓人。别说官方宣传的那点低油耗,实际开起来,油箱一打开,油门一踩,油耗指标就像是画在天上的线。前几天我翻了下笔记,一款增程车型的百公里油耗估算在7到9升之间,实际路况下还会更高。你说这些车标榜省心,但一看油耗指标,就知道他们在拼命骗补。
当然啦,有些人觉得,增程能解决续航焦虑,挺方便。尤其是在偏远山区、野外越野,油站稀少的时候,也许真挺好。但我觉得,回头想想,换个角度看。长城那批车,硬是无视了消费者的最大痛点——省钱+省心。你买新能源车是不是要考虑充电的繁琐?尤其你在用车过程中,突遇停电、忘了充电,或者充电桩少、乱,这些都很烦。
真正的用户心理很简单:我花的钱,算算划不划算?我用车是不是轻松?有人说:你要省油,就别买油车,买纯电。我心想,也不是不懂这道理,但关键是,纯电车价格还不便宜,充电桩的问题也是个难题,尤其对中小城市的用户而言,真是无奈。
这一点,我早就跟几个朋友吐槽过。比如那个朋友,刚买了比亚迪唐DM,一年开了两万多公里,平均每公里用电和用油的成本算下来,比燃油车省了不少。可你说,充电不方便吧?他就摇头:我每天充夜里,电费也便宜,就觉得省心。但我心里在想,他这个惯真不是所有人都能养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
回头说到增程的推广,挺多业界人士都说:未来增程还能像混动一样,成为主流。我估摸着,这句话的背后,可能藏着个大误区——,就是把油电二者的优劣划等号。比如我刚才翻了下相册里的去年车展照片,看那几款增程车,感觉硬件配置都差不多,主要差异在于软件调教和油箱大小。随便举个例子,这样的车,油箱设置在40升到60升之间,纯粹依靠这个油箱,基本跑个200多公里还行,但你要再远点,估摸着就得考虑是不是把油推到极限,把那点油耗算得像银行利息一样,心里还悬着。
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一些车企还死磕增程这条路?啃老本,做油电转换器。我个人觉得,或许他们也在犹豫:技术成熟了吗?消费者愿意接受这套油+电混合的烦恼吗?尤其是,不同厂家拼命拼技术,殊不知消费者最关心的其实是平头百姓的钱包。
有一次,修车师傅对我说:你别看增程车花得快,油耗还高,主要靠的是它的电池容量,没电你就得用油。我也琢磨着,增长电池容量无非就是变成油箱+电池组合的大杂烩。而且,你知道的,电池越大,成本越高,回本时间也越长。实际上,很多增程车的成本,远超一个普通燃油车。
对比我开过的几款同价位的纯电车:续航明显更稳定,油耗几乎不用考虑,充电完毕就跑,既省心又划算。那增程车,哪里省心了?它其实是在给你堆油电转换的成本,最后你会发现,花的钱比纯电还多,心里还得想着那个油箱。
我想着,要不换个角度,「为何所有厂商都把推增程当成必须的路线?」这个问题挺有趣。其实我觉得,市场的终局,还得看消费者到底在意什么。有人觉得有油就安心,但设备和技术都在飞速发展。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多花点钱买纯电,毕竟长远看,充满点电比加油方便多了。
(这段先按下不表)
想像一下,很多车企拼命在宣称油耗低、续航长,其实大部分宣传里面都忽略了一点——日常使用的能耗,大规模的实际表现。实际开起来,那些指标都得靠虚标支撑,不少店员都跟我悄悄说:你别看表面,车子带的电池都不大,用电还得看怎么调控。
我自己粗算过,百公里成本:纯电起码0.3元/公里,理想情况下。而一个增程,要考虑油耗、电耗和电池折旧,真要也就在0.4、0.5不等。问题是,花费更多的还不一定更省心。
唉,真不知道未来的趋势会怎么走。是不是终究要找到个平衡点?还是说,市场最后还是会被纯电、快充和无线充电给取代?或许,下一步,消费者更关注的是使用场景的灵活性,而不是油箱里那点油。
(这段先挪开,后面说到这里)
我还记得一个细节——我那朋友说:靠!这车出行时,车内空气都要被‘充电’充得清新。这句挺逗的。实际上,新能源车的维护成本,看似低了许多,但充电设施维护、电池更换,这都得考虑。都说充电便捷,但实际让我觉得,哪个快充站不排队,哪个技术不老化?这些都在逐步逼你,去思考:到底这是省心省钱,还是养你一身操。
(这段先不提,回头还可能谈)
我认为,增程车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给那些怕断电的用户一点安慰剂,但它想象中的无忧驾驶似乎还差一大截。
最后想问问:你觉得,谁会在这场油电混战中笑到最后?是技术最牛的那家?还是最懂用户的那家?反正我自己,趁现在还能算得清的,打算提前把电池换一换,顺便观察一阵子这场油耗渐变的戏码。
这事,还得看哪个厂家能找到真正打动人心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味追求虚无缥缈的低油耗指标。
【此处出现一个疑问】你觉得,像你我这样的普通车主,有多少人还愿意接受油电混合的折磨?还是说,未来的大家都想,一步到位,走纯电,什么油箱都不用考虑?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