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医生需要苦读11年,而有些人却只需8年就能获得同样的医学博士学位?这背后到底是教育创新,还是另有隐情?最近,一场关于医学教育的争论在网络上炸开了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玄机。

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有驾

这两天,我的朋友圈被"协和4+4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刷屏了。知名评论家项立刚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件事情发展到今天,已经骗不了公众了,背后确实与某些"豪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象一下,这些经过4+4模式培养的医生,仅仅学习了4年医学知识就能给人看病,而且不是在社区小医院,将来甚至有机会成为医疗体系的领导者。这画面,是不是让人有点心慌?

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有驾

项立刚的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认为,随着舆论发酵,这个事件接下来很可能演变成"丢卒保车"的局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个别涉事人员可能会被牺牲,但他们绝不会轻易放弃这个4+4培养模式。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模式对某些人来说太重要了。想想看,如果你家有权有势,能让孩子少学几年就拿到医学博士,还能进入顶尖医院,这种好事谁不想要?

我注意到最近有不少人为4+4模式打起了"AI",声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学医不必花那么长时间,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听起来很有道理,但项立刚一语道破天机:这些漂亮说辞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保住他们安排自己人的渠道。

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有驾

有意思的是,为了保住这个模式,支持者们绝不会说美国的4+4模式本身有问题,只会说是在中国没有用好。项立刚坦言,他以前也相信美国是法治社会,制度严格。但现在他不得不问:一个人只学四年医学就能行医,美国到底是怎么保证质量的?

说实话,我很认同这个质疑。在中国传统体系下,医学博士需要5+3+3的漫长路径,为什么有人只需要8年就能拿到同样的学位?这种差异让人不禁要问:是谁给了他们这样的特权?

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有驾

不过,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我最近了解到一项研究对比了4+4模式培养的博士与传统方式培养的博士,结果让人意外:两者在学科成绩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在临床能力和科研产出上略有不同。

这个发现让我开始思考,或许4+4模式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它存在并运行这么多年,培养了不少受社会认可的医学人才,这本身就说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不是吗?

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有驾

站在AI时代的风口上,我们不得不反思: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否需要更新换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医生们确实不必再死记硬背那么多基础知识。老实说,再厉害的记忆力也比不上AI的检索能力啊!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未来的医生更需要判断力、沟通能力和综合思维,而不仅仅是记忆力。从这个角度看,缩短基础医学学习时间,增加跨学科培养,或许真的是未来的趋势?

项立刚:4+4很难骗社会大众了,就是和豪门有关系,该丢卒保车了-有驾

但我必须说,任何改革都需要审慎。引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绝不能让它成为某些特权阶层的"后门"。好的制度刚开始运行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问题后不及时修正。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修房子,木匠师傅告诉我:"门框装歪了可以重装,但如果发现歪了还硬说是直的,那这房子早晚要出大问题。"医学教育也是如此,发现问题要敢于面对,而不是粉饰太平。

你怎么看这场争议?是坚持传统,还是拥抱变革?或许答案不在两个极端,而在于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让医学教育更加高效、公平。期待听到你的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