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八月车市的最新数据,不少人估计都开始琢磨:这新能源车到底有多火?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5%,相当于现在街上跑的车,两辆里就有一辆不是烧油的。我就想问一句,这世界变化怎么就这么快?几年以前还在担心电池能不能扛得住冬天、充电桩是不是够用,现在大家买车都要先考虑是不是新能源。这背后,到底是谁在笑,谁又在发愁?
有人说,这都是政策推动。确实,政府近几年大手笔投入,补贴、贴息、换新政策一个接一个,把很多人的买车计划都提前了。可是话又说回来,光有政策就能让人买单吗?要钱发得出去,还得是车做得好。否则你让大家用补贴买不靠谱的产品,用户多吃几次亏,谁还会愿意掏钱?这样的市场,玩得不是短跑,是马拉松。
再看看这2000万辆的产销大盘,很多人兴奋地说中国汽车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可我觉得,这只是开始。出口火爆,今年都跑到430万辆了,新能源出口151万辆,比去年增幅快得飞起。中国车靠什么在国外立得住?质量、性价比和技术创新。现在,新能源已经不再是补充,而是绝对主流,这步伐快得连很多国外车企都喘不上气。
说到主流,自主品牌的表现让合资和豪华车有点尴尬。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76%,合资品牌只有6.6%。一边是高歌猛进,一边是步步退缩。曾经不可一世的合资品牌,现在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多年依赖油车的战略?眼看着自己的份额被蚕食,难怪它们慌了神。你说是不是,思路不转变,员工再努力也白搭。转型慢了,观念落伍了,技术还停留在过去,那怎么可能不被反超?
不少人关注比亚迪,觉得它稳得很。确实,比亚迪8月卖了31万辆,还是第一。但同比却掉了18.3%。销量高,但增速慢了,这说明什么?天花板隐约可见,压力悄然上头。吉利就不一样,近一年野蛮生长,8月同比暴增57.2%,玩起了“油电共生”,多品牌战略张牙舞爪。表面看各家都在拼,但本质上是产品、技术和品牌认知的大厮杀。你想笑着收割,得先舍得砸钱烧脑子。
咱们中国市场向来讲究“金九银十”,逢到9月、10月就说是销售旺季。但你要问我,这还管用吗?现在信息传递太快,消费者更精明,买车不是看广告多响,而是看口碑、体验、售后的全套服务链条。政策能刺激一阵,车企要抓住这波行情靠什么?还得看产品力和服务力。补贴未必全能挽回市场疲弱,真正让消费者不舍得离开的,是他们对品牌的信任和习惯。
你再仔细瞧,自主品牌份额一路升到65.7%,每卖三辆有两辆是国产货。以往大家买车喜欢合资、豪华品牌,现在风向早变了,“铁皮厚,开不坏”,这些老观念逐渐被“配置高,省电省钱、安全靠谱”所取代。德系日系别说涨份额,连跌势都止不住。合资品牌如果还不下定决心彻底拥抱新能源,以后可能连生存都费劲。
这时候反过来看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过去几年比亚迪大力推刀片电池、特斯拉玩得是智能生态,现在连小鹏、蔚来都在智能驾驶上下猛药。中国市场的卷,已经不是简单比谁卖得多,更是PK谁技术领先。以前做车靠渠道、靠广告,现在得拼实验室,拼研发,企业的命运由技术团队决定,而不是一群销售喊口号。
你注意到没有,新能源市场火了,这些新兴势力和老牌阵营之间的战斗越来越激烈。新势力动不动晒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传统车企只能跟着升级自己的产品,稍一慢就有可能被淘汰。市面上单款爆品已经很难维系,得整个系列产品线都得跟得上潮流。
也有人问,这么多新能源车,会不会有泡沫?其实所有新赛道刚起步时,都会疯狂扩张,最后谁不跟着技术迭代及时调整,谁就是被冲走的那一个。市场永远淘汰慢的,不淘汰激进的。你看比亚迪增速变慢,大概率就是要开始新一轮产品升级,继续抢占高端和智能赛道。吉利则在细分市场发力,抓住多元化消费群体。看似谁都在笑,但暗地里谁都在慌,怕自己慢一点就掉队。
这里还有关键一问,新能源从主流变成标准,剩下的问题是什么?充电桩能不能跟得上,电池能不能耐用,智能化有没有瓶颈,服务体系是否健全?这些都考验车企的综合实力。现在比的已经不是单点技术,而是全流程体验。今天卖的不是一辆车,而是打包的出行方案。从买、用到修,到换新,这些体验决定谁笑到最后。
市场热闹归热闹,到底谁能守住局面?表面上看比亚迪、吉利在高处远眺,合资品牌步步退缩,豪华品牌被边缘化。可是你仔细算一算,这种变化其实就是一句老话: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谁跟得上技术升级,谁敢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谁就有可能在下一轮浪潮里笑到最后。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越来越多,价格竞争也拉高了“性价比”,实际上买到好车的概率更高。但也要留心,每次产业变革,总有一些“坑”藏在角落,比如技术不过关的新品牌,比如服务体系跟不上的代工厂,千万别被新鲜噱头冲昏头脑。买车是消费,也是投资,得看长远。
最后想问大家:新能源占一半还不够,以后是不是还要靠智能、互联、生态圈等新玩法?车变成带轮子的智能终端,谁能把生态包建好,谁能让用户用得顺心,才是真正的赢家。这场车市转型,是一场全方位的生死大考:只有笑到最后的,才是真笑。
眼下的大变局,留给每一家企业的时间都不多,别把别人今天的成绩当作自己明天的保障。市场卷到极致,想靠“过去的辉煌”过日子,那是被淘汰的节奏。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产品始终是硬道理。55%的渗透率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新赛道的门票——但门票谁拿到手,就看你是真的敢变、能变、善变。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