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常常想,这时代到底什么车才算“好车”?是便宜实用的、还是科技感爆棚的、又或者得是能让人坐上去就忍不住发个朋友圈秀一秀的?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好像变复杂了。以前我们讨论汽车,就是动力、操控、价格、油耗,老百姓最关心的无非就那些,顶多再抠一点“国产还是合资”之争。可现在呢?AI、智能、星链、卫星、大数据、自动驾驶、天地一体,这些词一个接一个涌进来,我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我还没学会开车,这世界已经快让车自己学会开人了?
吉利银河M9横空出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就是个新车上市呗,有必要搞这么多高深词汇吗?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吉利这波是真的谋得远,玩得深。今年卫星连发,自己公司造火箭,还和国际同行比拼谁家太空快递效率高。上市仪式挑个雷雨夜,搞得跟大片似的,又是不是想铺垫点什么气氛?别的不说,就凭这份折腾劲,吉利还真是把我们对“车”这个东西的理解往前拽了一大步。
大家有没有想过,车跟卫星有什么关系?几十年前谁也不会把这两个词搁一块。现在不同了,地上跑得顺还不够,还要天上星星点灯导航。用卫星网络给车赋能,啥意思?就是在传统网格信号盲区、极限天气环境下、山里戈壁滩,车还能保持联网,还能继续“聪明”地思考决策。再往大了说,这玩意要是跑通了,天上地下一体通信,我就问你服不服?
而且,数据才是金矿。吉利家自己说,手里攒了百亿公里级别的驾驶数据,够建一个虚拟中国出来,里面的数据全是自家车队实际跑的,什么路况、天气、事故、多复杂的工况,都一点点往AI模型里喂养。你说其他家还在演示场地上一遍一遍刷“自动泊车”秀操作,他们这边AI已经吞下大半本中国实际道路“考试卷”了。这就不一样。未来车企比拼拼的是“脑子”,数据越多、算法越牛,才能让车做出超越人的反应。我们以前开车拼的是眼疾手快,以后车拼的就是哪家大脑聪明。
其实想一想,做好AI车到底难不难?车联网概念这几年比奶茶还火,到处都在喊“自动驾驶”,但你真敢闭着眼让车送你到家吗?这背后多少家车企其实全靠PPT,算法哑火、仿佛遭遇过七伤拳。吉利这波,不是只把AI挂在嘴边,请一波嘴替出来胡吹,而是真就砸钱做技术。地上一堆传感器、车身掏空装雷达,这还只是第一步,最关键还是背后火力全开搞自家大模型、成吨数据拿来养AI大脑。这种真刀真枪、实测数据决定一切的路数,看起来“又土又轴”,可最后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靠谱的安全和体验。
你再看银河M9,整车风阻搞到0.285Cd,都快超过不少号称运动高手的轿跑,还不是只为了好看——风阻小省电,拼命想提高续航降低成本。别觉得这是小心思,这种抠细节的劲,说到底就想把造好车这件事*做细做深,真正考虑用户出行能不能省心省力*。讲真,我觉得这种没事就在“琢磨人”,有点像以前的老工匠,杠子十足,真是做烦了自己、成就了大家。
自动泊车、断头路泊位、极窄车位、指尖泊车……说实话,谁用得着天天这样花活?但用了你就会觉得——我花钱买的不是个四轮代步工具,而是一套全自动出行助手。麻烦、尴尬和时间精力通通都能省下来。再说那啥智能驾驶,过去喊得挺多,但真正解决“落地咋办”的不多。全国哪都有停车难,停得堵心;遇上暴雨大雪、或者道路特别复杂,国道乡道一大堆,普通车载地图一下就懵圈。这时候你要有“天地一体”的AI大脑,天上星星帮你修正误差,数据库一大奶牛,几乎不怕啥突发情况,这才是真服务。
你说吉利这家伙到底想干啥?搁我看,其实吉利打的算盘挺明白:要用AI造好车,还得用大数据和卫星软硬兼修,让车真正融进用户生活。不是虚晃一枪,更不是只说数字游戏,而是真正上下两头串起来,让老百姓买得起,用得爽。你说便不便宜,怎么也得问问大众和特斯拉这些国际大佬心理压力大不大。
再说销量,上市24小时就干到了2.3万辆,你说是营销好还是东西真好?有人可能酸一句“首销都是水分”,但换你你试试,国内这么多品牌等着分蛋糕,要能“让用户掏钱投票”,这还真不是小事。新能源车里头,用户最敏感的就是新东西——谁的体验更好,谁的技术更强,谁能保证车不掉链子。吉利这几年走到今天,能把银河这个次品牌搞成“百万销量最快”,不是蒙的。
但这事归根结底,还是想问一句:AI、智能化到底能不能为老百姓带来确定性的好处?用科技装点门面、秀概念,真的没啥意义;唯有出行变得更省心安全、体验更美好了,这才有用。吉利银河M9前前后后说破嘴“为美好生活而来”,到底算不算空话?我觉得答案正在车主的欢乐和吐槽里。你说譬如全场景自动泊车、城市高级辅助驾驶、甚至有卫星兜底全时联网保障,这些全用上了,你是不是再也不用担心“找不着路”或者“车技差”被人笑话了?
当然,这也引申出另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多聪明的车?车再智能,难道就真能解决所有的堵车、事故、出行焦虑?答案肯定不是全靠科技来救。中国大城市每天早晚高峰,多少百万辆车排成长龙,大家最后还不是都得自己早点起或者选错开。科技提供是手段、不是目的。吉利也好、其它车企也罢,做出一辆真正“好用、可靠、能打动人心”的车,比啥都难。
我一直觉得,好技术最终要以用户为导向。大家并不非得买最贵的、跑得最快的或者号称“会思考”的车,但都盼望买到一辆靠谱、舒心、能尽最大可能解决生活琐事的好车。而整个行业的进步,也正体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抛开单纯的噱头,真真切切用技术来“做服务”,用创新来优化体验。吉利银河M9就是一次很有新意的尝试,它愿意在AI和联网大基建上持续投入,不喊口号、不止步于“画大饼”,要把每一条数据都变成用户安心的保障,这一点,说实在的,值得点个赞。
最后我想说一句,AI时代出行发展特别快,有可能你刚习惯用手机导航转眼车就能自己导航了,有可能你刚用会了手机、手环、智能音箱,突然发现坐进银河M9里,车上“智能秘书”已经比你还懂你自己。科技变革确实在路上,但“车”这个东西,从此不再只是马路上的一辆工具,更成了我们与世界沟通、探索、体验、享受美好生活的紧密伙伴。
所以现在的问题,你想开一辆“能听会说、能思考、能在天地之间往来无阻”的新车,愿不愿意相信一把,看看国产品牌能带来的惊喜?过去老是羡慕别人家的黑科技,如今也到了轮到我们做“第一批尝鲜人”的时候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