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召回1.2万辆背后:博世+自研软件翻车,495kW动力瞬间归零,雷军造车梦遭遇首次大考验
开了十几年车,什么奇葩事儿都见过,但小米这次确实把我整不会了。
7月份那天,朋友圈突然炸锅——1.2万台SU7被紧急召回。说是“动力中断”,听着就让人腿软。细究起来,其实就是程序员手滑了一下,电量剩个5%的时候你要是敢地板油,电机控制器直接给你摆烂。
这事儿吧,圈里人都懂。特斯拉早年间也干过类似的蠢事,蔚来理想哪个没栽过跟头?只是小米用的博世IPB系统,按说底子挺硬,结果还是败在了软件上。
硬件层面,SU7确实没啥好挑的。495kW双电机,2.78秒破百,数据漂亮得很。宁德的麒麟电池配800V高压,充电15分钟能跑500多公里,看着就很香。
可你要真开过就知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城市工况600出头,高速120定速巡航也就550左右,离官标的810差了不少。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哪台电动车不打折扣?
智驾这块儿,小米铺得挺快,100个城市的NOA覆盖。变道比较野,经常能把隔壁车道的师傅吓一跳。自动泊车倒是挺好使,成功率差不多九成,比那些合资老爷车强太多。就是偶尔会无缘无故踩一脚刹车,虽然不常见,但碰上了真的很烦。
这次召回最坑的就是时机不对。SU7刚起量,正是立口碑的节骨眼上,结果来这么一出。股价当天就跌麻了,市值直接蒸发一百多亿。
好在小米反应够快,两天不到就推出了修复方案。大部分车主在家升个级就行,少数得跑趟店里刷固件。这效率要是放在传统车企那儿,没个把月别想搞定。
车主群里聊下来,更新完基本就没再出过问题。顺带还优化了低电量时的动力输出逻辑,ESP和电机控制器总算不打架了。
说穿了,这就是新势力的通病——硬件能堆起来,软件调校经验不够。博世的东西再靠谱,小米自己的代码拉胯,照样得翻车。极端工况测试做得不够细,只测到3%电量,5%以下的坑没填上。
看看友商,极氪007同期能卖1万8,小鹏P7i也比SU7走得顺。除了召回这档子事,售后网点少也是硬伤,全国才56个城市有店,特斯拉可是300多个。
不过客观讲,作为小米头一款车,SU7完成度已经算很高了。底盘找的前保时捷团队调校,下赛道侧向支撑能到1.2G,平时开也没什么明显槽点。
车机确实流畅,骁龙8295的算力摆在那儿。米家那套生态玩得还挺溜,回家路上先把空调窗帘安排上,这些小细节用惯了确实舒服。
往长远看,这次召回没准儿是好事。让小米清醒一下,造车不是攒手机,软件哪怕一行代码出错都可能要人命。现在吃一堑长一智,后面的产品开发应该会更扎实。
要说买不买SU7,我建议再等等。不是车子本身有多大毛病,主要是新车企第一代产品,总归有些需要磨合的地方。等个大半年,软件更稳定,售后网点再密集点,那时候入手比较合适。
当然你要是不差钱想尝鲜,SU7的性价比确实摆在那儿。21万多起步,495kW的爆发力,这个价位真没什么对手。就是心理准备要做足,新势力嘛,惊喜和惊吓总是并存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