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遇冷,价格战停火后,7月销量骤跌

咱们普通老百姓过日子,都关心柴米油盐,当然也关心像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

最近有个事儿,可能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都感觉到了,就是这车市好像突然之间就没那么热闹了。

尤其是7月份的数据一出来,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是怎么了?

前阵子还打折打得热火朝天,怎么一下子就降温了?

车市遇冷,价格战停火后,7月销量骤跌-有驾

这车市是不是要“凉”了?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把来龙去脉给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是182.6万辆,跟去年同期比,增长了6.3%。

这个数字单看还不错,毕竟还是在增长。

但问题是,你得看跟谁比。

就在6月份,这个增长数字还是高达18%呢。

这一下子从两位数掉到了个位数,感觉就像是汽车猛地踩了一脚刹车,速度瞬间就慢下来了。

要是再跟上个月,也就是6月份比,销量更是实打实地减少了12.4%。

这就不免让人心里打个问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直接的原因,说出来大家可能都猜得到,那就是前段时间那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不怎么打了。

车市遇冷,价格战停火后,7月销量骤跌-有驾

回想一下上半年,那可真是车市的一场狂欢。

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风头正劲的新能源车,各大厂商都跟商量好了似的,轮番降价。

今天这家优惠两万,明天那家就敢送全套保险加大礼包。

价格一轮比一轮低,简直是在挑战消费者的心理底线。

这种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优惠,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很多原本还在犹豫、还在观望的消费者,一看这阵势,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于是纷纷出手,提前把购车计划给落实了。

这种做法,在短期内确实让销量数据变得非常好看,但它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透支”了未来的市场需求。

就好比你家楼下的水果店,为了冲业绩搞了一场“西瓜节”,五折大甩卖,街坊邻居把未来一星期的西瓜都给买了。

那接下来几天,他家的西瓜生意肯定就冷清了,因为想买的人都提前买完了。

汽车市场也是一个道理。

当政策层面开始发声,呼吁行业要理性竞争,不要搞恶性价格战之后,车企们也慢慢收手了。

车市遇冷,价格战停火后,7月销量骤跌-有驾

这一下,那些被优惠吊足了胃口的消费者,发现没那么便宜了,心里的那股冲动劲儿也就消退了,市场自然就冷静了下来。

所以7月销量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上半年那波“疯狂促销”之后的正常回落,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真空期”。

当然,如果我们再往深里看,会发现这次降温并不是说整个市场都不行了,而是市场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火热的那一边,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

即便在整体市场放缓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

7月份,新能源车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了12%,达到了98.7万辆。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它意味着在7月份,我们国家每卖出两辆车,其中就有一辆多是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已经稳稳地超过了54%。

可以说,如果没有新能源车在前面撑着场面,整个7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可能会更难看。

从今年1月到7月,新能源车累计已经卖出了645.5万辆,同比暴增了近30%。

这充分说明,新能源车代替燃油车的大趋势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在不断加速,它依然是拉动整个车市增长的核心引擎。

不过,就在新能源这片火热的阵营里,也不是所有人都过得舒坦。

车市遇冷,价格战停火后,7月销量骤跌-有驾

就拿大家都很熟悉的特斯拉来说,它在7月份的销量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8.4%。

特斯拉作为全球新能源车的领头羊,在中国市场一直有着很强的品牌号召力,它的销量变化很能说明问题。

这背后至少反映出,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了。

一方面,我们的国产品牌实在是太给力了。

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车企,产品线布局非常完善,从十几万的家用车到几十万的高端车,应有尽有,技术上也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比如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等等,深受消费者信赖。

还有像理想汽车,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用户的需求,打造出了“奶爸神车”;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探索也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

在这样一群强大的对手面前,特斯拉单靠品牌光环已经不足以锁定所有消费者了,价格战一停,它的优势就不再那么明显。

说完了火热的新能源,我们再来看看另一边,情况就有点“冷”了,那就是传统燃油车。

它们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相当微妙和艰难。

在价格战期间,它们还能靠着大幅度的优惠来清理库存,勉强维持销量。

可现在价格战的潮水退去,它们就发现自己好像在“裸泳”。

车市遇冷,价格战停火后,7月销量骤跌-有驾

它们面临着双重的压力:一边是新能源车的步步紧逼,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另一边是自身失去了价格这个最有力的武器,只能回到拼产品、拼品牌的老路上来。

但在今天,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已经变了,大家越来越看重智能化体验、用车成本和科技感,而在这些方面,传统燃油车相比同价位的新能源车,确实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对于那些转型比较慢的传统车企来说,未来的日子可能会越来越不好过。

那么,7月份的这次市场放缓,对我们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它就像一声警钟,提醒了所有的汽车厂商,那种只靠降价来抢市场的简单粗暴的时代,正在过去。

一个健康的市场,不能永远建立在“流血”竞争之上。

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去,大家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回到造好车、做好服务的正道上来。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比谁的价格更低,而是比谁的技术更硬核、谁的品牌更值得信赖、谁的补能网络更完善、谁的智能化水平更高,以及谁能更精准地理解和服务好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也意味着购车的思路需要转变。

如果你打算买新能源车,可能不用再指望出现上半年那种“骨折价”了,但你可以期待厂商们会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技术更先进、配置更丰富的新款车型。

有时候,等一款体验更好的新车,可能比等一个不确定的降价要划算得多。

而如果你仍然坚持选择燃油车,那么在年底等一些传统销售旺季,或许还能等到一些针对特定车型的清库存优惠,但总体的选择空间可能会随着一些车型的停产而逐渐缩小。

总而言之,7月的这次调整,不是市场的终结,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一个更加考验企业综合实力的时代的到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