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法兰克福,雾气刚刚压下街角,运输码头一辆贴着汉字LOGO的电动车正悄无声息卸货。港口工人掏出手机拍了张照,顺手发进工作群——“新的一批又到了。”远处,一辆柴油老款正冒着蓝烟倒库,开车的见多识广:“这破玩意以后是喝西北风的命了。”而真正的“风”,其实还在大西洋那边酝酿。
国庆刚过,补贴新政的风声像感冒病毒一样悄无声息地串遍了每个中欧办公室。你要是属羊,这会儿还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是开玩笑,谁让西方媒体已经明着点名,这把火说不定就“燎”到你头上。理由很简单——据说,电池、车企、甚至你家那口锅,一夜之间都可能变成“产能过剩”的代名词,顺带拖累整个出口链条。“补贴怪兽”,这次是要吃羊肉还是割羊毛,外人看得不明不白,行内人心里跟明镜似的。
表面上,事情像连续剧。10月中旬,欧盟那边突然冒出一张“机密建议纸”,赫然写着要对中国动力电芯收15%起步的税费。德国大众工程师冷静地喝着咖啡,心里却打着小算盘:“80%的电池芯要靠中国,他翻桌子到底砸谁脚?”法国出租司机倒是漠不关心,大概刚把分期买的国产混动停好,明天条款咋变?他关心月供不涨就行。普通人总是自顾自,人跟政策之间隔着钱包和工位,比什么都实在。
——这剧情,三个月前还不是这个调。那时的欧洲绿色展会人满为患,记者一个劲儿写着“新工业奇迹”,镁光灯下中国企业被当成新能源救世主。难怪有人调侃:“前脚还递香槟,后脚递出了调查令,变脸比老北京变戏法还迅速。”只是,夸人的手和查人的手,有时就是同一只,最讲究一鼓作气。
回溯到2018年,中国电动车出口只占全球的4%。彼时,别人冷笑“汽油才性感”,电动车在车展上都排不上号。五年功夫,出口份额暴涨到28%。西方老牌汽车厂醒时,发现自己变成‘追分鸭’。补贴和关税的锅,就这样带着熟悉的“羊”字扣来。
剥开繁杂的工业皮,事件逻辑其实清晰明了。欧盟怕自己新能源汽车产业没做大,就被“产能巨兽”碾压。如果价格战持续,本地企业不是收购,就是裁员。更要命的是,上下游零件企业也跟着喘不上气。再加上舆论操作,“补贴”二字就像一张高倍放大镜——便宜成了原罪。可反过来,谁都明白,不就是怕自己养不活自己么?
有人说得明明白白,欧洲顾客更在意实际:车子续航好、价钱便宜、零部件稳定,谁造的无所谓。但工会主席皱着眉,工厂没生意员工还吃啥?一纸调查令,收回补贴,顺利保住本地岗位,舆论一边站,老板也能跟着松口气。这买卖,一拍即合。至于环保指标和减排梦想,那是等会儿茶歇时讲给投资人听的。
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中国车企要是被关税挡住,也不是全无退路。反而,头部企业这时在加快考察中东、墨西哥这些新市场。欧洲工程师干着急:“你们走了,谁来干活?”可资本没感情,再稳定的老员工,不如一个能开辟新市场的订单靠谱。本土市场苦水难吞,西方厂商也动起转型心思——可惜,几年里没补贴,手里的技术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每当外部压力变大,转型焦虑就剧增。这两年美国加紧清理中国零部件,欧洲把碳足迹指标往下压,一层层的新规定绕得人头疼。现实是,规则糙得很,却要企业每道都跳过去,否则分分钟冷板凳。你放心,靠谱的工程师要么熬成资产负债表数字,要么变成下一个被自动写进裁员名单的ID。现实终归不是道德剧。
不用灰心自怜,有时候变成“羊”,不只是等着被涮锅。毕竟,卷到最后,谁能保证油多火旺的不是自己?700万辆中国电动车扬帆过海,光彩时刻能看见拼命拉投资的各国首都,也能看见每笔合同后面藏着“今天夸你明天查你”的手。在风口浪尖混几趟,你就懂,生意和童话之间,唯一能靠得住的只有合同里那句“如遇不可抗力,另行协商”。
至于最终本地用户选谁,欧洲官员嘴上喊“本土优先”,晚上回家却可能还得边充电边心疼账单。等明年夏天法国小镇市集又到新能源大促销,哪个摊位前会排最长队?这个结局,也许投资银行的算法能猜个七八成,但保不齐还会被街边小摊主重新定义。
一轮贸易风暴席卷过后,大概率谁也没法全身而退。老工业命脉要自保,中国企业缓步转移市场、欧洲用户精打细算,新闻头条换了一茬又一茬。要问下一步怎么走?就像每个工业传奇后面的小字说明:“风险自负,羊毛出在羊身上。”
结局未定。产品、补贴、技术、利益、地缘,所有人都在下一盘“既想挣钱又想维权”的棋。只是棋盘越来越大,谁都预料不到下一个盘面会变成什么样。如果你也是出口供应链上的“那只羊”,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走,顺着绳子往前,还是干脆换圈养地?或者——无论过去多少轮追赶与翻车,最后拖累我们的,是风,是浪,还是每个人心里那点不愿松口的执念?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