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也掀桌?途岳新锐7.99万入市!合资SUV的最后一搏?

10万级的途岳新锐突然入市,大众这是要掀桌子?

故事得从今年的车市"大变局"说起。2025年开年至今,新能源车市就像开了挂一样——比亚迪海豚月销稳定在1.2万辆以上,累计销量已经破7万;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了54%,也就是说每卖两辆车就有一辆是"带电的"。反观燃油车阵营,曾经"躺着赚钱"的合资品牌集体慌了神:本田CR-V、丰田RAV4曾经的"保值王",现在终端优惠都超过3万;就连大众自己家的朗逸、宝来,优惠幅度也从以前的几千块涨到了2-3万。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大众突然祭出了一个"大招"——途岳新锐。不是简单的降价促销,而是专门针对10万级市场推出的全新车型。7.99万的起售价,把合资SUV的门槛拉到了前所未有的低位。

要知道,在三年前,别说合资SUV,就连国产品牌的紧凑型SUV,7万多也就只能买个入门版。

大众为啥敢这么"疯"?

说白了就是被逼急了。一方面,途岳所在的15-20万级市场早就被国产SUV"血洗"了:哈弗H6、长安CS75 PLUS、吉利博越车型,配置比传统合资SUV高出一大截(大屏、L2辅助驾驶全标配),价格还便宜3-5万;另一方面,大众自己的新能源转型确实慢了半拍——ID.3、ID.4虽然也在降价,但品牌认知度远不如燃油车时代,年轻消费者压根不买账。

10万级市场现在几乎被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包圆"了。

你看看现在10万出头能买啥?

比亚迪海豚、五菱缤果纯电小车,用车成本低到飞起;哈弗H6、长安CS55燃油SUV,空间配置样样不输合资车。大众要是再不出手,等新能源车彻底"攻陷"价格区间,连插脚的机会都没了。途岳新锐的推出,其实是大众的一次"豪赌"。

它赌的是什么?

赌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的信任还在,赌6AT变速箱和92号油的"实用主义"还有市场,赌"德系品质"金字招牌还能在10万级市场发挥作用。但问题也很明显——"降维打击"能持续多久?毕竟,价格战打到最后,拼的还是成本控制和技术实力。

大众也掀桌?途岳新锐7.99万入市!合资SUV的最后一搏?-有驾

6AT+92油到底香在哪?老司机揭秘家用车最实在的配置逻辑

有人说了:"7万多买SUV我能理解,但途岳新锐搭配的6AT变速箱,还有那个能喝92号油的发动机,玩意儿是不是有点过时了?"

您可别急着下结论,俩配置恰恰是途岳新锐"真香"的关键所在。

先说6AT变速箱。

现在很多新车为了压缩成本,都换成了CVT无级变速或者双离合变速箱,听起来挺先进,但老司机心里都有数:CVT东西确实省油,但"皮薄"是真的,急加速的时候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开个三五年就开始有顿挫感;双离合呢,理论上换挡速度快,但在低速拥堵时"顿挫感"明显,而且后期维修成本不便宜。6AT变速箱就不一样了,可是变速箱界的"老江湖"。

结构相对简单,技术成熟度高,换挡平顺性好,关键是耐用。

大众的套6AT系统,在市场上已经打磨了十几年,匹配度相当成熟。不管是市区走走停停,还是高速长途奔袭,都能给你一个稳定的驾驶体验。重要的是,就算开个10年8年,只要按时保养,基本不会出什么大毛病。

再看"喝92号油"的优势。

现在很多车企为了显示自己"高端",都要求加95号油,听起来确实比较有面子,但钱包可不答应。途岳新锐搭载的台EA211发动机,经过了多代优化,压缩比控制得相当合理,完全可以适配92号油。能省多少钱?咱们算笔账:按一年跑1.5万公里计算,百公里油耗大概7升,92号油现在7.5元一升,一年油费就是7.5×7×150=7875元;要是换成95号油,每升8元,一年就得多花1125元。

别小看一千多块钱,够普通家庭买好几个月的菜了。

还有个实际的考虑:加油便利性。92号油是最普及的汽油标号,不管你跑到哪个加油站,92号油基本都有。但95号油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加油站,可能只有92号和98号,没有95号。时候,能喝92号油的车优势就出来了。

说到发动机本身,途岳新锐搭载的台EA211发动机也确实有两把刷子。

虽然排量不大,但扭矩输出还算够用,而且燃油经济性不错。

关键的是,台发动机的维修保养体系相当成熟,全国各地的4S店和修理厂都能搞定,不像一些新技术发动机,出了问题还得专门找厂家技师。

当然,有人会说电动车用车成本低。

话没错,但也得看具体情况。电动车确实省油费,但电费也不是完全免费的,而且充电桩的覆盖率、充电时间、电池衰减等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用车痛点。对于那些没有固定车位、充电条件不好的用户来说,燃油车的便利性还是有优势的。

途岳新锐的套动力组合,说到底就是把"实用主义"做到了极致。

它不追求什么花哨的技术噱头,就是踏踏实实地解决用户的基本需求:开得稳、用得省、修得起。

在"内卷"严重的汽车市场,有时候回归本质反而是最明智的选择。

大众也掀桌?途岳新锐7.99万入市!合资SUV的最后一搏?-有驾

燃油SUV集体跳水背后,大众这次"掀桌子"是无奈还是另有算盘?

途岳新锐的横空出世,绝不是孤立事件——它是整个燃油SUV市场"集体大逃亡"的一个缩影。

从数据上看,"逃亡"有多惨烈?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54%,燃油车份额跌到了45%左右。要命的是,10-15万价格区间,几乎被新能源车和自主品牌"瓜分"了:比亚迪宋PLUS DM-i月销轻松破2万,广汽埃安Y、哪吒U车型也都有不错的表现。反观同价位的合资燃油SUV,比如本田XR-V、丰田C-HR,月销量勉强过万就算不错了。

市场格局的变化,让合资品牌坐不住了。

大众当然也尝试过"正面硬刚"新能源车——ID.系列电动车上市都3年了,但累计销量连30万辆都没到,跟比亚迪动辄几百万的年销量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技术上跟特斯拉、比亚迪比,也确实没啥明显优势。

时候,大众突然"押宝"途岳新锐,其实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生存策略。

表面上看,是被迫降价抢占低端市场,但细想想,大众招还真有几分"算计"在里面。

,是个"回笼资金"的好办法。燃油车的技术和产线都是现成的,边际成本相对较低,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然后投入到新能源车的研发和产能建设中。毕竟,新能源车的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没钱可玩不转。

其次,也是为了维持品牌的"国民度"。

汽车市场有个特点: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是"分层"的。如果大众在10万级市场完全缺席,年轻消费者可能连大众4S店都不想进,别说以后考虑大众的高端车型了。通过途岳新锐"入门级产品",大众能够保持与年轻消费者的"接触面",为未来的品牌转型保留可能性。

但招"险棋"也有明显的风险。

问题就是:降价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途岳新锐的6AT、92号油优势,在新能源车面前确实越来越"鸡肋"。现在很多电动车的使用成本已经降到了燃油车的一半以下,而且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速度远超预期。别说智能化配置了——电动车的大屏、语音控制、OTA升级功能,已经成了年轻消费者的"标配需求"。

另一个风险是"品牌溢价"的流失。

大众"德系豪华"的品牌形象,是建立在相对较高的价格基础上的。现在突然推出7.99万的SUV,虽然短期内能抢到销量,但长期来看可能会"拉低"整个品牌的形象。消费者会想:连大众都只能卖8万块,那它跟国产车还有什么区别?

从行业角度看,途岳新锐的出现也给其他合资品牌敲响了警钟。

本田、丰田、福特品牌,估计现在都在紧急开会,讨论要不要跟进"降维打击"的策略。如果大家都开始往10万级市场"砸产品",那价格区间的竞争会激烈。

说到底,大众次"掀桌子",既有无奈,也有算计。

无奈的是新能源车的冲击确实太猛,不得不放下身段抢占低端市场;算计的是通过方式为品牌转型争取时间和资金。

但能不能成功,还得看消费者买不买账,以及大众的新能源车能不能真正"给力"。

大众也掀桌?途岳新锐7.99万入市!合资SUV的最后一搏?-有驾

网友吵翻:7万买途岳新锐到底值不值?行内人掏心窝说几句

消息一出,网上的评论分成了两大阵营,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派的声音很:"7万多买合资SUV,还要啥自行车?6AT变速箱比那些CVT靠谱多了,跑长途心里踏实!""德系品质摆在那里,就算是入门版,品控也比很多国产车强。""喝92号油太香了,我们小县城92号才7块2,一年能省不少钱!"

质疑派也不示弱:"7万多买个减配版,座椅加热、全景天窗都没了,不是割韭菜吗?""大众是急了,以前看不上10万级市场,现在又来抢地盘,吃相太难看。""同样的钱,我为啥不买比亚迪宋PLUS DM-i?油电混合,配置还高。"

作为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司机",我觉得有必要掏心窝子说几句实话。

先说减配问题。

途岳新锐确实砍掉了一些"锦上添花"的配置,比如座椅加热、全景天窗、高级音响。但核心的安全和动力配置都保留了:ESP车身稳定系统、多气囊、1.5L发动机+6AT变速箱,关键配置一个不少。对于家用车来说,才是真正的"硬需求"。

至于座椅加热、全景天窗,说实话,用的频率真不高,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再说保养成本。

很多人担心大众车保养贵,担心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而论。途岳新锐的小保养(换机油机滤)确实比国产车贵一点,大概300-400元,但也没贵到哪里去。大保养的话,主要是换变速箱油,大概1000元左右,但频率不高,一般5-6万公里才换一次。

算下来,一年的保养成本大概2000元出头,比同级别的电动车其实还便宜一些——电动车虽然不用换机油,但空调滤芯、刹车片易损件的更换成本并不低。

关键的是残值率问题。

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众的品牌保值率在国内还是有优势的,就算是途岳新锐入门版,三年后的残值率估计也能保持在60%左右。反观很多新能源车,特别是一些小品牌的产品,残值率可能只有40-50%。

一来一去,差距就出来了。

当然,途岳新锐也不是完美无缺。短板就是智能化配置确实偏弱。现在年轻人买车,都希望有个大屏幕、语音控制、手机互联功能,途岳新锐在方面确实"寒酸"了点。

如果你特别看重配置,那确实不如考虑一些自主品牌的产品。

还有个问题是动力表现。

1.5L自然吸气发动机虽然够用,但跟现在动辄1.5T、2.0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比起来,加速感确实要弱一些。如果你经常需要满载爬坡、超车,可能会觉得"肉"。

从市场定位来看,途岳新锐其实瞄准的是一个很特定的用户群体:对品牌有一定要求,但预算有限;不太在意花哨的配置,但希望车子皮实耐用;用车环境相对简单,主要是市区代步和偶尔的长途出行。

对于类用户,途岳新锐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7万多的价格买到合资品牌的SUV,成熟的动力总成,全国都有4S店售后,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但如果你是个"科技控",喜欢新鲜的智能化功能,或者对动力有较高要求,那可能还是看看其他选择比较好。

说到底,没有完美的车,只有合适的车。

途岳新锐到底值不值,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具体需求和用车场景。

途岳新锐的7.99万"抄底价",是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浪潮下的"背水一战",也是大众对10万级市场的"豪赌一把"。

大众也掀桌?途岳新锐7.99万入市!合资SUV的最后一搏?-有驾

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个"捡漏"的好机会——毕竟,7万多买一辆合资品牌、6AT变速箱、喝92号油的SUV,放在三年前连想都不敢想;对大众来说,像是一场"时间换空间"的战略博弈:用燃油车的价格优势争取转型时间,赌自己的新能源技术能够"后来居上"。

场由途岳新锐引发的"价格地震",已经给整个汽车行业发出了明确信号:在新能源时代,"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彻底结束了,谁能真正理解用户需求、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谁才能在场大洗牌中存活下来。

至于途岳新锐能否"逆风翻盘",让我们等半年后看看它的销量表现——毕竟,消费者的钱包投票,才是市场上最真实的"试金石"。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汽车市场的"价格战"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有的"意外惊喜"等着我们。

作为消费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竞争越激烈,我们的选择就越多,性价比就越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