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驾驶着一辆纯正的电动车,享受着静谧平顺的加速感和低廉的出行成本,但内心深处却完全没有续航里程的焦虑,也不必在长途旅行中为寻找充电桩而耗费时间和精力。这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技术(EREV)正在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带来的切实体验。近期,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ZF)高调发布了全新的eRE和eRE+增程系统,而宝马、大众等传统汽车巨头也纷纷宣布将重返或首次踏入这一赛道,这标志着增程混动技术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纪元,其价值被市场和技术进步重新定义。
采埃孚发力:定义增程混动新高度
采埃孚作为汽车传动与底盘技术的领导者,其最新发布的增程系统无疑代表了行业的前沿思考。这套系统包含两个核心版本:eRE(电驱增程系统) 和功能更强大的eRE+(电驱增程驱动系统)。
eRE:高效发电的基石
eRE系统将电机、集成逆变器、软件控制系统以及行星齿轮组高度集成化。它的核心任务是高效发电,输出功率覆盖70至110千瓦范围。通过行星齿轮组的巧妙设计,内燃机(增程器)可以始终稳定运行在最高效的转速区间,专注于发电,从而大幅优化燃油效率和排放水平。这种设计理念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开发和制造成本。
eRE+:不止于发电,更添驱动之力
eRE+ 在 eRE 高效发电的基础上,创造性增加了智能离合器和差速器。这赋予了系统更丰富的可能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发电机为动力电池充电,更能在必要时化身为第二套驱动系统直接输出动力!其功率输出范围达到70至150千瓦(约93至201马力)。这意味着在面对高速超车、爬陡坡等高负载场景时,eRE+能瞬时提供强大的辅助动力,显著提升车辆的动力响应和驾驶性能,突破了以往增程车在高速场景下可能存在的动力瓶颈。采埃孚强调,这套系统绝非简单地在电动车上“加装”一台发动机,其背后的能源管理逻辑需要深度定制化开发。
采埃孚坚定地认为,在解决潜在电动车用户的核心痛点——续航焦虑和补能便利性方面,增程混动比传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更具现实优势。它无需依赖频繁充电来发挥100%性能,完美利用现有的、密集分布的加油站网络,尤其适合长途旅行。同时,相较于仅为增加续航而堆叠昂贵的大容量电池(增加重量并导致边际效益递减),增程方案能以更低的成本显著拓展车辆的整体通行半径。
巨头转身:宝马、大众的战略选择
采埃孚新技术的发布,恰逢传统汽车巨头对增程混动路线的重新评估与布局。
深耕豪华车市场的宝马,曾是增程技术的早期探索者(如2013年的i3 REx)。近期,据多位宝马高层及工程团队消息证实,面对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消费者对增程混动车型需求的显著升温,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仍需完善的现实,宝马管理层已决定重启增程技术。这项技术将成为其“推动电动化发展且不受充电基础设施限制”战略的关键一环。
首款搭载新一代增程混动系统的宝马车型将是即将推出的第六代X5(代号G65)。作为在中国市场极为畅销的合资中大型豪华SUV,宝马X5拥抱增程技术,无疑将为消费者提供更灵活、更无焦虑的动力选择。紧随其后,计划于2026年推出的第二代宝马X7也被证实将引入该技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宝马正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新一代NMC电池,后者也是理想汽车的核心电池供应商,这为宝马增程系统的效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无独有偶,大众汽车集团也展现了拥抱增程技术的姿态。上汽大众近期发布了ID.ERA概念车,其量产版本计划在今年广州车展首发,最快明年第一季度上市。这标志着大众品牌首次正式进军增程混动领域。为了确保首款量产车的市场竞争力,大众ID.ERA将搭载经过优化的EA211系列发动机,从强调动力性能的奥托循环转向更注重燃油经济性的米勒循环,旨在提升油电转化效率。官方宣称其量产版将拥有超过350公里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以及超过1000公里的综合续航里程。
中国引领:增程技术的成熟与蜕变
宝马、大众等巨头的加入,恰恰印证了中国市场在增程混动技术发展和普及上的引领作用。以理想、赛力斯(AITO问界)、深蓝、零跑、岚图为代表的国产车企,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迭代,不仅让增程混动摆脱了所谓“落后技术”的标签,更将其打造成一种成熟可靠、深受市场欢迎的新能源解决方案。
效率跃升:告别“油老虎”
如今的增程器已今非昔比。理想、问界等品牌所采用的增程器热效率普遍突破40%,深蓝汽车的新蓝鲸发动机热效率更是达到了行业领先的44.28%,实现了1升油发3.63度电的高效转化。在实际用车成本上,结合当前油价和电耗,部分车型每公里行驶成本可低至0.26元左右,达到了极高的经济性水平。
智能加持:从被动到主动
新一代增程系统普遍具备先进的智能控制能力。例如,赛力斯全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搭载的RoboREX智能增程控制技术,能够实现智能主动能量管理,根据车况、路况、用户习惯等因素,主动决策何时用电、何时用油、如何高效发电,使得系统综合油耗降低了15%。
纯电续航:不断突破的边界
消费者对增程车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希望在日常通勤中能尽可能多地使用低成本的电能。这直接推动了增程车纯电续航里程的显著提升。从五年前普遍只有100多公里,到如今200公里、300公里成为主流,技术标杆不断刷新。宁德时代新发布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实现了CLTC标准下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搭载该电池的尊界S800增程版已然上市。未来,包括小鹏在内的品牌已规划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综合续航突破1400公里的增程车型。更大的电池包和更高效的增程器协同作用,让增程车在日常使用中无限趋近于纯电动车。
技术进步直接转化为市场热情。以增程混动为主打技术的理想、鸿蒙智行(AITO问界)、零跑等品牌持续位居新势力销量榜前列,阿维塔、岚图等品牌也凭借增程车型实现月销破万。销量的强劲增长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的提升。市场的积极响应强力证明:当前的增程混动技术已能充分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多元化出行场景需求。即便在特定工况(如持续高速巡航)下,其能量传递路径可能比多挡PHEV稍长,但其带来的便利性、无焦虑体验和整体经济性,已足以让消费者做出积极的选择。
未来图景:多元共存与持续进化
采埃孚新系统的发布,宝马、大众的战略转身,以及中国品牌在产品力上的持续领跑,共同为增程混动技术绘制了一幅充满活力的未来图景。
这不仅是对早期“唱衰者”的有力回应,更清晰地表明:在通往未来终极清洁能源(如固态电池、氢能)的道路上,存在着多样化的技术路径。增程混动凭借其现阶段在解决用户续航焦虑、补能便利性与使用成本痛点上的显著优势,已成为市场接受度极高的主流新能源技术方案之一。它与纯电动(BEV)、插电混动(PHEV)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的有效补充。
越来越多的车企,包括之前专注于纯电的小鹏、极氪、小米,都已宣布或即将推出增程混动车型,开启“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可以预见,未来专注于单一纯电路线的品牌将会越来越少。而增程混动技术本身,也将持续朝着更高的发电效率、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更智能的能量管理策略以及更紧凑轻量化的系统设计方向进化。
结语
采埃孚先进增程系统的问世,宝马、大众等行业巨头的战略布局,以及中国品牌在应用层面的领先实践,共同奏响了增程混动技术发展的新篇章。这项技术已不再是“过渡方案”的代名词,而是凭借其显著缓解续航焦虑、充分利用现有能源基础设施、提供接近纯电驾驶体验的优势,成长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它代表着汽车行业面对电动化浪潮时,一种务实、高效且用户友好的解题思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兼具环保性、经济性与无焦虑出行体验的优秀产品可供选择,汽车电动化的旅程将因此变得更加顺畅和愉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