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那台575万闪灵撞废了,修车报价460万:劳斯莱斯电动化这步棋,走进死胡同了?
老陈的闪灵撞坏那天,4S店给出的维修报价单传到群里,所有人都沉默了——460万。一台开了不到8个月的车,修理费几乎顶上新车价的八成。全铝车身框架变形后必须整体更换,单工时费就要十几万,这还不算那些需要返厂定制的配件。有人开玩笑说,这钱够在老家县城全款拿下三套房了。
说实话,第一次坐进闪灵,感觉有点怪。900牛·米的扭矩推着2.9吨的车身,加速时像被一股看不见的力量托着走,没有V12那种让胸腔发颤的轰鸣,连普通电动车常见的那种推背感都被抹得干干净净。4.5秒破百摆在那儿,可坐在里面,你会觉得自己在看一场没有声音的电影。
车门上那4796颗手工定位的光纤星星,开门时会一点点亮起来。工匠说每颗要定位两小时,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这活儿听起来有些无聊,但花几百万买台车的人,买的大概就是这份别人看不懂的讲究。
电动这条路,劳斯莱斯走得不太顺。585公里续航,日常够用,但对这个价位的车来说,总觉得少了点气场;195千瓦快充功率,在超充站里甚至比不过一些国产车型。更麻烦的是那副全铝车身——撞一下,整个架构都得动,工时费动辄十几万起步。沈阳之前有台魅影,光保险杠就报价70万,闪灵这种结构,修起来只会更离谱。
车身设计下了功夫。0.25的风阻系数,帕特农神庙格栅做得比以往都宽,尾灯像两颗悬空的宝石。开在路上,辨识度倒是够的,只是少了V12时代那种压迫感。电动车都这样,静得让人有些不自在。
定制服务没缩水。4.4万种颜色材质随便选,Canadel木饰面板切成55度斜角保留天然纹理。听说有位车主定制了24K金箔镶嵌的中控台,光工时就花了几个月。这种玩法,时间和钱缺一样都玩不转。
品牌最近的销量有些难看,2025年全球下滑接近一个点。电动化这步棋,走得磕磕绊绊。富豪们对V12的执念还在,对电池续航的顾虑也在。闪灵卡在中间——既不够经典,也不够先锋。后面还要推纯电SUV,估计还是这个平台,问题大概也还是那些。
车里的Bespoke Audio系统调得还行,主动降噪把电机高频噪音压得严严实实。车门在零下40度到80度之间反复测试密封性,车内分贝数比图书馆还低。但坐久了你会发现这份安静有些过分——像被装进真空罐,少了点活气。
年轻KOL通过二手渠道入局劳斯莱斯,圈子里对这事儿意见不小。老车主们多少有些别扭,但市场就这样,总有人想用更低的成本摸到那个飞天女神标。摸到之后才发现,养车比买车更费劲。
闪灵这台车,技术上没太大毛病,工艺也还是劳斯莱斯的水准。只是电动化这条路,品牌自己都还没想清楚怎么走。V12的时代过去了,电动的时代又没完全到来,卡在中间的闪灵,就是这个转型期最尴尬的产物。
开过几次就明白了,这车适合那些已经不需要证明什么的人。其他人,还是等等看后面的故事怎么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