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评大V闫闯出售小米产品并表示不再使用引发关注
成都车展刚开锣,小米汽车展台前人挤人,热得发烫。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车圈大V闫闯甩出一句话:小米YU7卖了,以后不碰小米的车。 这话一出,直接炸了锅。 雷军估计下午刷到这消息,手里的咖啡都差点抖了。
一个曾经公开试驾、点评过不少新车的大V,突然宣布“拉黑”小米,这事本身就透着味儿。 他提了一堆问题:碳纤维机盖是不是虚标? 车里装个纸巾盒,非说用的是车规级材料,芯片是不是也玩文字游戏? 还有辅助驾驶那次轻微剐蹭,再加上车里时不时传来点异响……听着像不像你家楼下修车师傅唠嗑时念叨的那些事儿?
但咱得掰扯清楚,这些问题到底算“硬伤”还是“成长烦恼”? 小米造车才四年,从零开始搭团队、建工厂、搞研发,能一口气把YU7推到量产交付,已经算是踩着风火轮在跑了。 反观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人家一百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供应链、品控体系,那是拿时间堆出来的。 你现在让一个小年轻跟老拳师对练,一招没打好,就说他不行,是不是有点太狠了?
再说,真要论毛病,谁家车没点小问题? 我朋友去年买的某德系豪华SUV,三个月后车机死机,4S店折腾了两次才搞定;隔壁老王的国产新势力,提车一周发现天窗漏水。 这些事儿多了去了,关键看厂家怎么应对。 可偏偏过去十几个小时,小米官方对闫闯提的这些问题,一点动静没有。 这就让人有点坐不住了。 用户愿意提意见,其实是给你机会改,你不吭声,等于把人往外推。
但另一边,小米YU7订单还在涨,展厅里看车的人络绎不绝。 为啥? 价格透明、配置拉满、智能化体验确实爽,年轻人买账啊。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有瑕疵,但他们更看重整体价值和科技感。 就像当年买小米手机一样,图的就是性价比和那股子“颠覆劲儿”。
所以问题来了,闫闯是太较真,还是小米该更谦卑一点? 一个大V退场,不代表产品崩盘,但也不能当成耳旁风。 用户愿意骂你,说明还在乎你。 等哪天没人理你了,那才是真凉了。
现在的小米汽车,就像一个冲进考场的优等生,卷子答得飞快,字还漂亮,可偏偏几道小题算错了数。 监考老师还没来得及批改,同学已经在议论纷纷。 接下来是低头改错,还是继续埋头答题,全看自己怎么选。
争议不会杀死一个品牌,回避才会。
“你可以不喜欢小米,但你没法忽视它。 ”
—— 调用信息来源:懂车帝、微博@闫闯说车、小米汽车官网、2025成都国际车展现场报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