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Hi4:省成本才是真优势!

长城Hi4技术的大优势不是四驱

在汽车市场,四驱曾经是豪车的专属,价格动辄加价两三万,让很多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然而,如今长城汽车凭借Hi4技术,把四驱车的价格打下来了!二代哈弗枭龙MAX直接卖15万级,比同级两驱混动车还便宜。这背后,秘密就藏在他们的Hi4技术里——用两个电机干三个电机的活。

传统混动四驱得配三个电机,前桥两个,后桥一个,成本高,车价自然下不来。而Hi4的妙招是让前电机“兼职”。发电时它是充电宝,驱动时变发动机。后电机专注驱动,前后联动实现四驱。直接省掉一个电机,成本直降三成。一套系统便宜1.5万,车价就能往下压。

少个电机不等于缩水。在冰雪路上,Hi4的iTVC系统每秒千次调节扭矩。前轮打滑,动力秒切后轮。实测结果显示,雪地爬坡能力比两驱强60%,雨雪天转弯侧滑风险降40%,四驱车事故率比两驱低一半。黑龙江车主说得实在:“以前冰雪坡得下车推,现在稳踩油门就上去。”

长城Hi4:省成本才是真优势!-有驾

传统四驱多耗油10%,Hi4却靠三招破局。一是高速自动“切两驱”,车速超63公里/小时,后电机断开,避免白耗电;二是41.5%超高效发动机,一滴油榨出更多动力;三是九种模式智能切换,堵车纯电、高速油电混动、爬坡四驱全自动。结果馈电油耗仅4.2L/百公里,比比亚迪宋PLUS两驱版还低1升。一年省1500元油钱,够加三箱95号汽油。

近网友热议,如果长城开放Hi4专利会怎样?跟进好处明显,规模化摊薄成本,四驱车可能更便宜,用户选择更多,15万买四驱成常态。但车企也有顾虑,都用同款技术,产品容易“撞脸”,自研动力被削弱,变相替长城打工。

对于普通人来说,通勤族可能觉得四驱多余。但算笔账就明白,维保更省,1万公里才保养,年均花费1040元,比燃油四驱省1160元;轮胎更耐用,四轮平衡驱动,轮胎寿命从3年延至5年;二手更保值,四驱车比两驱溢价8%-12%,开五年相当于倒赚两万块。更别说突发暴雨、自驾山路时多出的那份安全感。

长城Hi4:省成本才是真优势!-有驾

如今长城已把Hi4铺到哈弗、坦克等全系车型。新Hi4 - Z技术更实现纯电续航200公里,越野攀爬力提升20倍。技术普惠的胜负手,不在专利是否开放,而在能否持续让普通人受益。当“四驱比两驱便宜”成为常态,才是中国汽车真正的升级。

长城Hi4技术确实改写了混动四驱的规则。传统混动四驱车需要三个电机,成本高达5万元。而Hi4用“两个电机干三个电机的活”。前电机既能驱动又能发电,后电机专注驱动,直接砍掉一个电机硬件。这套设计让四驱系统成本从5万元降到3.5万元,降幅达30%。省下的成本包括电机与电控省了1.2万,传动机构省了0.3万。日常用车更便宜,高速巡航时后桥自动断开,油耗比传统四驱低10%,一年开2万公里能省1500元油钱。性能也没妥协,搭载Hi4的车型综合功率高715kW,馈电状态零百加速仍能跑进5秒级。冰雪路面控制精度提升6.5%,打滑风险大幅降低。

长城Hi4:省成本才是真优势!-有驾

可消费者没感受到降价,当二代哈弗枭龙MAX定价15万级时,市场第一反应是“怀疑”。看似“掀桌子”的定价,实则是用省下的成本勉强追平竞品两驱价。一位哈尔滨车主吐槽:“多花1万块买四驱值,但再多就不香了”。2024年15 - 20万价位SUV四驱渗透率从8%飙到23%,证明消费者愿意为四驱买单,但前提是“真便宜”。

假设长城开放Hi4专利,行业可能迎来三重变局:价格战加速,其他车企省去研发成本,可直接将四驱车压到12万内,倒逼长城降价;技术普惠,15万以下市场将涌现四驱车型,北方用户冬季行车、南方暴雨天行驶更安全;长城失优势,当所有车企都能“两个电机造四驱”,长城苦心构建的技术壁垒将崩塌。

长城Hi4:省成本才是真优势!-有驾

长城未愿意走开放专利这步险棋。其新能源专利量连续三年稳居国内车企第一,技术是核心筹码。更现实的路径或是调整定价,把省下的3.5万成本让利一半给消费者,四驱车卖13万,比两驱竞品贵1万但安全翻倍。

眼下消费者用脚投票。同样的钱,选别人家电车续航更长,还是长城四驱更稳?这道选择题的答案,终将写在销量数字里。长城Hi4技术绝对是个好技术,而且也是一个省成本的好技术,之所以现在长城的Hi4车型没有其他竞品销量高,大的原因就是还是四驱的价格。能用两驱的钱买四驱车,绝大多数消费者会买,但是花七八万或者十来万能买个两驱,那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会花十二三万或者十四五万去买个四驱。所以长城Hi4技术大的优势就是省成本,但是在车辆价格上没有体现出来。

#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