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必查!这4样不换=毁车!

天冷必查!这4样不换=毁车!-有驾
天冷必查!这4样不换=毁车!-有驾
天冷必查!这4样不换=毁车!-有驾

冬季低温对车辆各部件的考验尤为严峻,若未及时更换以下4类关键部件,可能直接导致车辆性能下降甚至严重损坏:

一、防冻液:冷却系统的“生命线”

问题风险
防冻液的核心作用是防止发动机冷却系统结冰。若冰点不足(如使用夏季普通冷却液),冬季气温低于防冻液冰点时,冷却液会凝固膨胀,轻则胀裂水箱,重则导致发动机缸体冻裂,维修成本高达数千元。

更换标准

冰点选择:防冻液冰点需比当地最低气温低10℃以上。例如,若当地冬季最低气温为-15℃,则需选择冰点≤-25℃的防冻液。

更换周期:建议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若曾向防冻液中添加过普通水,需提前更换,且不同颜色防冻液不可混加。

自查方法
使用防冻液冰点测试仪(价格约几十元)检测冰点,若冰点不达标或防冻液浑浊、有沉淀,需立即更换。

二、机油:发动机的“血液”

问题风险
冬季低温会使机油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若继续使用夏季机油(如15W-40),机油无法快速到达发动机各部件,导致润滑不足,加剧活塞、曲轴等部件磨损,甚至引发拉缸、抱瓦等故障。

更换标准

黏度选择

北方地区建议使用0W-40或5W-40机油,其中“W”前数字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如0W机油可在-35℃环境下正常流动)。

南方地区可选10W-40机油。

更换周期:矿物机油每5000公里更换,全合成机油每1万公里更换。若机油发黑、黏稠度明显下降,需提前更换。

自查方法
检查机油尺,若机油颜色发黑、有异味或黏稠度异常,需更换;同时观察发动机冷启动时是否有异响(如“咔咔”声),若有则可能是机油流动性不足。

三、轮胎:行车安全的“基石”

问题风险
冬季轮胎气压会因热胀冷缩下降0.1-0.2bar,胎压不足会导致:

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加,油耗上升5%-10%。

胎肩磨损加剧,易引发爆胎。

雪地或湿滑路面抓地力下降,制动距离延长。

更换标准

胎压调整:冬季胎压建议比夏季高0.1-0.2bar,一般保持在2.5-2.8bar(具体以车辆B柱标签为准)。

轮胎更换:若胎纹深度低于1.6mm(约硬币厚度),需立即更换;若冬季常遇积雪,可更换雪地胎或防滑链。

自查方法
使用胎压计测量胎压,并检查胎纹深度;若轮胎表面有裂纹、鼓包或老化痕迹,也需更换。

四、玻璃水:视野清晰的“保障”

问题风险
夏季普通玻璃水或自来水在冬季会结冰,导致:

喷水嘴堵塞,无法清洁挡风玻璃,影响行车安全。

玻璃水壶冻裂,维修成本约200-500元。

更换标准
选择冰点比当地最低气温低5℃的冬季专用玻璃水。例如,若当地最低气温为-10℃,则需选择冰点≤-15℃的玻璃水。

自查方法
若喷水时无水流或喷水嘴冻住,需立即更换防冻玻璃水;更换前可用温水融化冰层(勿用开水,防止炸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