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

看这两年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总让我想起十几年前的华强北。

一边是苹果官方店,装修高级,体验丝滑,卖的是一种“信仰”;另一边,各路档口老板把安卓机刷成iOS界面,摄像头从一个堆到五个,跑马灯、大喇叭、8000毫安电池应有尽有,主打一个“我全都要,还比你便宜”。

你问档口老板这玩意儿正宗吗?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老板嘿嘿一笑,指着参数表说:“兄弟,正不正宗不重要,你看这配置,香不香?”

奇瑞最近干的事,就是典型的华强北档口老板突然开了窍,决定把自己的“山景”房,直接盖在正牌小区的楼王旁边。

它推出的风云T11,定价卡在理想L6和L9之间,顶配还比L6便宜一万。

这操作,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一次非常“草台班子”式的、却又极其精准的“祛魅”行动。

它在用一种理工男式的、近乎粗暴的方式,对所有消费者喊话:“兄弟们,关于‘高端’这件事,我们来重新算笔账。”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理想汽车的崛起,本质上是产品经理的胜利。

它卖的不是车,而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出行最优解”的解决方案。

大沙发、大彩电、冰箱配齐,把“伺候好老婆孩子”这个核心需求做到了极致。

这种成功,带着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是一种软实力的胜利。

它让你觉得,你买的不是一堆钢铁和零件,而是一个“懂你的家”。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这套叙事非常成功,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品牌“疫苗”,让很多用户对参数和配置脱敏,只认“理想”这个牌子带来的情绪价值。

而奇瑞,这个中国汽车界的“老实人”、“理工男”,过去几十年都在埋头搞发动机、变速箱,品牌故事讲得稀烂。

现在市场风向变了,它发现光靠技术好,已经没法在社交媒体上成为最靓的仔。

怎么办?

学不会像理想那样声情并茂地讲故事,那就干脆不讲了,直接掀桌子。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风云T11的逻辑非常硬:你理想L9号称家庭旗舰,我用一个比你L6还便宜的价格,给你几乎一样的空间,甚至在某些物理安全、第三排舒适性上做得更“过剩”。

这就好比两家餐厅,一家是米其林星厨,卖的是精致的创意菜和品牌故事,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另一家是东北菜馆,老板直接把后厨敞开,让你看着一盆盆的酸菜、一扇扇的猪排,然后告诉你:“别整那些没用的,咱家就是量大、管饱、用料足。”奇瑞的打法,就是东北菜馆式的降维打击。

它在解构理想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高端=体验=情绪价值”的等式,试图把它拉回到一个更原始的战场:“高端=用料”。

这场对决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制造业发展到今天一个必然的“溢出效应”。

过去我们总说,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缺少品牌溢价。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但现在情况变了,尤其在新能源车这个领域,我们的供应链已经成熟到了一个可怕的程度。

从电池、电机、电控,到智能座舱的屏幕、芯片,再到车身用的高强度钢,大家能拿到的货其实都差不多。

当硬件的同质化达到一定程度,所谓的“高端”还能靠什么来支撑?

无非两样:一是软件和算法的整合能力,二是品牌故事的溢价能力。

理想的护城河,主要在后者,以及前者带来的“软体验”。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它的智能座 ઉ驾、人机交互,确实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闭环。

而奇瑞的策略,就是承认自己在“讲故事”和“软体验”上暂时落后,于是把所有赌注都压在了“掀底牌”上。

它的潜台词是:既然大家都是供应商的“搬运工”,那我奇瑞作为老牌车企,整合供应链的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难道会比你一个新势力差?

我直接把硬件堆到满,价格打到底,让消费者自己用脚投票,看看有多少人愿意为那部分“软体验”和“品牌故事”支付几十个点的溢价。

这其实是历史上所有后发品牌挑战领先者的经典剧本。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丰田、本田进入美国市场,靠的不是比福特、通用更动人的品牌故事,而是更低的油耗、更少的故障和更高的性价比。

它们最初也被视为“廉价车”,但最终靠着过硬的产品力,硬生生把市场格局给撕开了一道口子。

奇瑞今天干的,本质上是同一个逻辑,只不过战场从燃油车换到了新能源,对手从美国巨头换成了国内的新贵。

所以,风云T11的成败,可能并不取决于它到底能卖多少台。

它的历史使命,是作为一颗“探空气球”,去试探一下当前中国市场“品牌溢价”的泡沫到底有多厚。

奇瑞的野心藏不住了,新车为冲高端,用料堪比豪华品牌-有驾

它像一剂疫苗,注入市场之后,会让很多潜在的“豪华车”消费者产生“抗体”——在他们下一次做购买决策时,会下意识地多问一句:“这个配置,那个谁家卖多少钱?”当这种“比价心态”被普遍激活,“高端”的定义权就不再仅仅掌握在少数几个头部玩家手里了。

这场戏最哭笑不得的地方在于,奇瑞这个浓眉大眼的传统车企,居然用上了最互联网的“认知劫持”打法,把理想的品牌资产当成了自己的垫脚石。

它不需要花大价钱去告诉市场“我是谁”,只需要不断重复“我比理想L9配置高,比理想L6价格低”,就完成了最核心的信息传递。

这是一种商业上的“寄生”策略,虽然姿势不算优雅,但效率极高。

说到底,这不过是商业世界里又一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当一个行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总会有“莽夫”站出来,用最朴素的逻辑,去挑战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优雅秩序。

这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

毕竟,神仙打架,我们才有机会捡到掉下来的蟠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