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拉出新款了,这事儿虽说司空见惯,但这次的FX版,却颇堪玩味。你说它石破天惊吧,倒也未见得,毕竟还是那个熟稔于心的卡罗拉基座。可端倪恰恰在此,它在“波澜不惊”的基调上,平添了几分“不甘隳堕”的小心思。
这种心思,宛若现今的打工人。
一面是996、007的羁绊,昭示着梦想的昂贵与营生的不易;另一面,又总希冀在力所能及的范畴内,为自己寻觅些许逸趣,点染些许颜色。卡罗拉FX版,大抵就是叩击了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幽微心理。
然则,区区一台车,果真能代言打工人的终极憧憬?恐怕尚嫌单薄。
这不由令我联想起前几年甚嚣尘上的“消费降维”。众人蜂拥追逐性价比,开始锱铢必较,仿佛一夜之间,俱化身为理性的买家。但细究之下,果真转性理性了吗?恐怕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吧。
当栉比鳞次的房价、积重难返的医疗、日渐板结的教育,如黮暗的山岳般压得人喘不过气时,吾辈所能为的,也唯有在些许细枝末节上,希冀获取一星半点的掌控感。购入一款平价却颇具匠心的手机壳,点啜一杯奶茶聊以自慰,抑或,勒紧裤腰带,入手一辆观之“略有不同”的卡罗拉。
是以,卡罗拉FX版的“真香”,或许不仅在于其“该飒之处飒,该省之处省”,更在于其精准地拿捏住了这般纤细的心绪:我承认生活维艰,但我仍渴求些许专属之物。
但这种“小确幸”,委实能填补内心的空洞吗?
勿忘,卡罗拉的本色,终归是一台代步器皿。它能载你奔赴职场,能助你接送稚童,但它无力消弭你职场上的踯躅,亦无力纾解你生活中的龃龉。
当我们把过多的期许,付诸于这些“消费品”之上时,是否也意味着,我们在规避真正的命题?
与世俗之见相左,吾辈对“美好生活”的界定,是否已被过度地物化?
端详那些“网红店”,端详那些“必买清单”,吾辈果真需要这般繁复的物件吗?抑或,吾辈仅是藉由消费,来填补内心的虚无?
当然,我无意指摘消费的谬误。而是意在阐明,吾辈不可将消费,视作解决问题的唯一圭臬。
当我们惯性地将缘由归咎于“囊中羞涩”时,是否忽略了更深邃的社会肌理?譬如,不尽合理的劳工制度,譬如,日趋固化的阶层流动,譬如,日渐加剧的内卷之势。
仅拿汽车消费来说,看似自由择取,但实则,却受到诸多因素的箝制。譬如,城市限行之策,譬如,停车位的匮乏,譬如,迭创新高的油价。这些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左右着吾辈的抉择。
是以,回溯卡罗拉FX版。它或许是一款不落俗套的车驾,它或许能予你带来些许愉悦,但它断然不是“打工人的终极梦想”。
真正的梦想,应是更公允的社会,更康健的生活,更自由的抉择。
诚然,臻至这些梦想,有赖于吾辈每一个个体的戮力同心。
与其将希冀付诸于一台车上,毋宁将精力倾注于提升自身的能力,倾注于争取自身的权益。
或许有朝一日,吾辈不再需要用“真香”来自我慰藉,而是能够真正地,自由地,抉择自己所憧憬的生活。
恰如80年代的FX16,它象征的是一个充盈着希冀的时代,一个充盈着机遇的时代。
而吾辈此刻亟需的,亦是这般的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