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汽车圈又炸开了锅!
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一声吼,月交付量再次突破3万辆!
虽然具体数字捂得严严实实,但这已经是小米SU7连续第二个月“超3万”了。
遥想当年,雷军一句“为小米汽车而战”,如今看来,这战绩,够唬人!
等等,先别急着鼓掌。这“超3万”背后,藏着一个甜蜜的烦恼——产能告急!
话说小米SU7自2024年3月28日上市以来,就一路高歌猛进,直奔特斯拉Model 3而去。
2025年2月,高性能版SU7 Ultra更是火上浇油。
紧接着,6月26日,小米首款SUV车型YU7横空出世,目标直指Model Y。
这YU7一亮相,那场面,简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官方数据,开售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
这架势,谁看了不眼红?
7月6日,YU7正式启动交付。
可问题也来了,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产能却像蜗牛一样爬坡。
打开小米汽车APP,预订YU7,最长得等56周才能提车!
这都一年多了,黄花菜都凉了!
你说,这小米汽车是“幸福的烦恼”呢,还是“甜蜜的负担”?
为了缓解这“甜蜜的负担”,小米汽车7月初就启动了二期工厂的大规模招聘,准备大干一场。
用咱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扩充队伍,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话说回来,小米汽车能有今天这成绩,靠的啥?
品牌影响力、智能化技术,还有那“真香”的定价策略。
这三板斧一下去,直接在新能车市场里杀出一条血路。
不过,接下来的路,可不好走。
订单激增,产能跟不上,这矛盾怎么解决?
这可是小米汽车面临的头号难题。
二期工厂投产后,产能能不能跟上?
交付周期能不能缩短?
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小米汽车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那可是“神仙打架”的地方,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华山论剑”。
小米汽车能不能继续保持这股“冲劲儿”,持续高速增长?
这事儿,还得接着往下看。
咱就假设一下,如果我是消费者,看着这长长的提车队伍,心里肯定犯嘀咕:“小米啊小米,你啥时候能让我开上YU7,圆我一个SUV梦啊!”
当然,也有人会说:“等这么久?我还是看看别的牌子吧。”毕竟,现在新能车选择那么多,谁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
所以,小米汽车,加油吧!
别让这“甜蜜的负担”变成“沉重的枷锁”。
只有解决产能问题,才能真正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不然,这“超3万”的喜报,听着也总觉得有点“美中不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