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车圈最近这颗“瓜”实在是有点撑着我了。
大众这波操作,简直就是把“王炸”直接扔在了牌桌上,炸得所有人都一脸懵。
你们猜怎么着?
那台曾经标价16万多,我等凡人只能远观的途岳,现在直接被干到了7.99万!
讲真,刚在后台看到粉丝私信我这消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这又是哪个小编KPI没完成,开始原地起飞了?”
毕竟这年头,标题党满天飞,比猪肉价格还不稳定。
16.58万到7.99万,这中间差的可是八万多块,都能再买一辆飞度了,还是顶配带天窗的那种。
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简直是“脚踝斩”,一刀下去,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我这人吧,就是有点轴,不亲眼看看就浑身难受。
第二天一大早,我连豆浆都没顾得上喝,开着我那辆除了喇叭不响哪都响的老伙计就直奔4S店。
你别说,周末的清晨,店里的人比菜市场还多,乌央乌央的,好几拨人围着一台车,跟看稀世珍宝似的。
我凑过去一瞅,嘿,主角登场了——大众途岳。
销售小哥忙得脚不沾地,看见我跟看见亲人似的,脸上挂着职业又不失疲惫的微笑。
我开门见山:“哥们儿,网上说那7.99万的途岳,是你们家丢的吗?”
他先是一愣,随即秒懂,把我拉到一旁,压低声音说:“哥,是真的。不过,这价格吧,它有点‘故事’。”
我就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地板价下面往往还有个地下室。
这台传说中的7.99万的途岳,搭载的是一台1.5L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配的是那台被无数老司机奉为“神机”的爱信6AT变速箱。
马力113匹,扭矩145牛·米。
这数据,说实话,你拿去跟现在那些动不动就带“T”的涡轮增压小钢炮比,确实不够看,甚至有点“佛系”。
但懂车的人都明白,对于一台家用SUV来说,这套动力总成的核心奥义就两个字——“省心”。
没有涡轮增压的迟滞,没有双离合的顿挫,就像一个踏实本分的经济适用男,给不了你电光火石的激情,但能陪你细水长流。
我试驾了一圈,那感觉怎么说呢?
这台爱信6AT变速箱是真的“德芙,纵享丝滑”。
换挡的动作轻柔得几乎让你察觉不到,尤其是在市区里走走停停,那种平顺感,是很多价格比它贵一倍的双离合车型都给不了你的。
动力确实不猛,你一脚油门下去,它不会给你那种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的推背感,而是像个老管家一样,不急不缓地把速度提起来。
但对于我这种日常就在市区里摸爬滚打,偶尔上个高速的人来说,完全够用了。
再说说油耗,WLTC官方数据是百公里6.35升。
我自己开了那么一小段,表显油耗也就在6.4升左右。
这对于一台将近1.4吨重的SUV来说,简直是个奇迹。
要知道,我那台小轿车,市区里堵起车来油耗都能轻松破9。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销售小哥看我一脸陶醉,终于图穷匕见了。
他告诉我,7.99万这个价格,是个“裸奔价”,而且你得满足几个“小要求”:店内贷款、旧车置换、还有保险必须在他们这买。
一套组合拳下来,七七八八的费用加上去,这车的实际落地价,怎么也得奔着10万出头去了。
次低配的1.5L锐意版,销售给我算的落地价是10.76万。
看到这,你是不是觉得大众这帮人“鸡贼”得很?
先用一个惊天低价把你骗进来,然后层层加码,最后发现跟心理预期差了一大截。
但咱们换个角度想,即便落地价去到了10万多,你能买到什么?
一台德系合资品牌的紧凑型SUV,一个宽敞的空间,一个极其省油且平顺的动力总成,再加上LED大灯、倒车影像、定速巡航、全景天窗这些实用配置。
你再去看看同价位的日系、美系,甚至是一些国产车,途岳的这套“装备”依然能打。
大众这次是真的被逼急了。
想当年,途岳也是加价排队才能提车的“当红辣子鸡”,如今却要靠这种近乎“自残”的方式来换销量。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现在的市场太“卷”了。
前有新能源大军压境,后有国产自主品牌穷追不舍。
比亚迪的秦PLUS DM-i直接把价格打到了7.98万,五菱星光PHEV更是喊出了“油比电强”的口号。
这些“价格屠夫”的出现,彻底搅乱了合资品牌躺着赚钱的美梦。
大众这头曾经高傲的狮子,终于也得低下头来,学会在泥潭里摸爬滚打。
它就像一个昔日的武林盟主,眼看着江湖上各路新秀层出不穷,再不拿出点看家本领,恐怕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6月份卖了13935台,上半年累计71473辆,同比暴涨73.1%!
这血淋淋的数据,就是途岳这波“以价换量”最直接的战果。
它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什么品牌溢价,什么情怀,都得往后稍稍。
当然,为了控制成本,这台“丐版”途岳也做出了不少牺牲。
比如,后悬挂从多连杆“降级”成了扭力梁。
很多人一听扭力梁就觉得是“板车悬挂”,是廉价的代名词。
但在我看来,这得看调校功力。
大众毕竟是玩扭力梁的老手了,日常开起来,过个坑洼路面,滤震处理得还算得体,舒适性没打太多折扣。
当然,你要是想开着它去劈弯,那还是算了吧,毕竟它的定位就是一台安安分分的买菜车。
内饰嘛,还是那个熟悉的“大众味”,朴素得就像白开水。
硬塑料随处可见,设计上也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
但话说回来,这个价位,你还指望它给你Nappa真皮和实木饰板吗?
能把三大件给你整明白了,就已经算是良心了。
这波降价,最难受的恐怕就是那些同级别的合资对手了。
日产逍客、本田XR-V这些老牌劲旅,估计现在正在会议室里彻夜长谈,商量着要不要跟进。
跟吧,利润薄得跟纸一样;不跟吧,眼睁睁地看着客户被大众抢走。
说到底,途岳这次的“豁出去”,更像是燃油车时代最后的一场狂欢与挣扎。
在新能源的浪潮下,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
大众用这样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向市场宣告:我还活着,我还能打。
对于我们这些预算有限,但又对德系品质抱有一丝执念的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用最低成本,圆一个“大众梦”的最好时机。
不过话说回来,买车这事儿,还得自己去试去感受。
别光听我在这儿瞎咧咧,也别被那7.99万的标价冲昏了头脑。
去4S店里坐一坐,开一开,跟销售斗智斗勇一番,算清楚那笔落地账。
毕竟,车是买来开的,不是买来看的。
这背后到底是不是“套路”,就看你自己的火眼金睛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你,面对这样一台“骨折价”的德系SUV,你会心动吗?
评论区里聊聊呗。
我得缓缓,最近车圈这动静,大得有点像往鱼塘里扔了个深水炸弹。
大众途岳,那个曾经端着架子卖16万多的“德系精品”,一夜之间,价格牌被人从中间“咔嚓”一掰,直接亮出了个7.99万。
说真的,我第一眼看到这数字,还以为是自家宽带欠费,网速太卡导致小数点往前挪了一位。
这哪是降价,这简直是把自家金字招牌拆下来论斤卖。
我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大众是疯了?
还是准备卷款跑路前最后捞一笔?
这背后没点故事,我把键盘吃了。
于是,我揣着比福尔摩斯还强烈的好奇心,杀到了4S店。
你还别说,那场面,跟不要钱似的,人挤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明星见面会。
销售小哥的嗓子都快喊劈了,脸上挂着一种混合了兴奋与疲惫的复杂表情。
我把他拽到角落,像接头一样低声问:“哥们儿,那7.99万的车,到底是真的还是你们的P图作品?”
他长叹一口气,眼神里透着一丝“你终于问到点子上了”的欣慰,然后说:“哥,价格是真的,但路子有点野。”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生活处处是“剧本杀”。
这台7.99万的途岳,心脏是一台1.5L自吸发动机,搭档是那台传说中“闭着眼买都不会错”的爱信6AT变速箱。
这套组合,你要跟那些零百加速能把魂都甩出去的电动爹比,那纯属自取其辱。
它就像你衣柜里那件最舒服的纯棉T恤,朴实无华,但穿上就是踏实。
没有涡轮介入的突兀,也没有双离合在低速时那点神经质的小脾气,一切都顺得像刚敷完面膜的脸。
我开着它在城里转悠,那感觉特别奇妙。
它不快,甚至有点懒洋洋,但就是舒服。
你不用跟它较劲,它也不会跟你耍性子。
尤其是在堵成停车场的晚高峰,那种丝滑的换挡逻辑,简直是治愈焦虑的良药。
至于油耗,百公里6升多,对于这么大个儿的SUV来说,这饭量比模特还小,省下来的油钱都能让你每周多加个鸡腿了。
好了,夸完了,该说正事了。
销售小哥看我嘴角疯狂上扬,终于把那份“魔鬼契约”摆上了台面。
想要7.99万开走?
行啊,先签个贷款协议,再把你那台老伙计拿来置换,顺便,保险也得在我们这儿“一条龙”了。
这一套“三连”下来,你以为你抄了个底,其实人家早就把地下室的门给你焊死了。
我掐指一算,各种费用叠加上去,这车真正上路的成本,直奔11万去了。
你看,大众还是那个大众,刀法依然精准。
它用一个让你瞳孔地震的价格把你吸引过来,再用一套环环相扣的金融方案,把利润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卖车了,这简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博弈。
但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这里。
即便落地11万,这台途岳的性价比依然高得有点不讲道理。
这背后,藏着大众深深的焦虑。
曾几何时,大众在国内市场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加价提车是常态,消费者还得赔着笑脸。
可现在呢?
时代变了。
隔壁比亚迪直接把插混轿车的价格干到了7万多,五菱、长安这些国产猛虎更是个个磨刀霍霍。
大众就像一个曾经的武林霸主,突然发现,江湖上涌现出一堆不按套路出牌的年轻人,他们武功怪异,出手狠辣,招招都往要害上招呼。
老霸主如果还端着架子,结果只能是被乱拳打死。
所以,它只能脱下长袍,拿起“价格”这把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武器,跟年轻人打起了巷战。
这波降价,与其说是大众的“诚意”,不如说是它的“求生欲”。
它在用一种最惨烈的方式,清理燃油车的库存,为电动化转型争取时间和空间。
那些曾经被视为品牌基石的燃油车,如今成了必须甩掉的“包袱”。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悲壮?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
为了把成本压到极致,你看不到的地方,它也动了手脚。
后悬挂从多连杆变成了扭力梁,内饰的用料也基本告别了“高级感”,放眼望去全是硬邦邦的塑料。
但这又怎么样呢?
对于那些预算有限,只想买个皮实耐用、空间够大的合资品牌代步车的消费者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他们要的是面子和里子之间的那个最佳平衡点,而降价后的途岳,恰好就踩在了这个点上。
所以你看,6月份一万三千多的销量不是吹出来的。
这说明,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在那些充电桩还没普及到村口的地方,燃油车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一块“绿色”的牌照,和那该死的“里程焦虑”。
这场由大众掀起的价格战,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块,就会引发整个行业的连锁反应。
接下来,就看日产、本田、丰田们如何接招了。
是咬着牙跟进,还是坚守自己的价格体系,眼睁睁看着市场被蚕食?
这出戏,才刚刚开始。
所以,这台7.99万的途岳,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优惠,它更像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面镜子,照出了合资品牌的窘迫、燃油车的黄昏,以及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在选择越来越丰富的市场里,那点既想要又想省的真实心态。
那么,你觉得大众这波操作,是“良心发现”还是“最后的挣扎”?
换成你,会为这个“骨折价”买单吗?
7.99万。
手机屏幕上就这几个数字,我盯着看了半天,然后默默地锁了屏,又解开,再看。
没眼花。
大众途岳,一个正儿八经的德系SUV,卖得比几年前的国产小轿车还便宜。
这感觉,就像你家楼下卖煎饼果子的大爷,突然有一天告诉你,以后煎饼不要钱,但你得在他那办张终身会员卡。
荒唐,但又让你忍不住想问问这卡到底多少钱。
这事儿透着一股邪乎。
我这人吧,就好钻研这邪乎事儿。
第二天直奔4S店,那阵仗,好家伙,跟赶集似的。
销售脸上挂着那种“累但还得笑”的表情,嗓子冒着烟,还在那儿跟一大哥掰扯贷款利率。
我瞅了个空,把他拉到一边,递了根烟:“哥们儿,你们这途岳,是打算按斤卖了?”
他苦笑一下,接过烟点上,猛吸一口,像是要把积攒了一上午的疲惫都吐出去。
“哥,哪是按斤卖啊,这简直是割肉。老板说了,车不赚钱,就当交个朋友。利润?全在后面的金融、保险、置换里呢。”
瞧瞧,这话术。
成年人的世界里,“交个朋友”这四个字,翻译过来就是“我要开始走流程了”。
这台传说中的“骨折版”途岳,我开了半小时。
怎么说呢,开起来像一杯温水。
那台1.5L自吸发动机,配上被老司机们盘出包浆的爱信6AT变速箱,主打一个“与世无争”。
你别指望它给你什么激情,一脚油下去,它只会用一种“好的,收到,正在处理”的态度不紧不慢地把速度提起来。
但你真别说,在市区里蠕动,这套动力总成简直是神。
变速箱顺滑得让你怀疑人生,好像有个老管家在你脚下帮你熨平了所有顿挫。
这感觉,开惯了某些“一顿一顿,顿顿都顿”的双离合,简直想哭。
这才是车嘛,一个让你舒舒服服从A点到B点的工具,而不是一个需要你时刻跟它斗智斗勇的“电子宠物”。
当然,为了这7.99万的起步价,大众也是把手术刀对准了自己。
后悬挂,多连杆?
想多了,扭力梁伺候。
内饰,一坐进去,那股熟悉的塑料味儿扑面而来,仿佛在告诉你:兄弟,这个价,就别挑三拣四了,能遮风挡雨就不错了。
这就像去吃路边摊,你不能要求它有米其林的环境,好吃、管饱、便宜,就够了。
这事儿往深了想,其实挺悲哀的。
想当年,大众在国内是什么地位?
“高级”的代名词。
开个带“VW”标的车,那是有面子的。
途岳刚上市那会儿,也是奔着20万去的,一副爱买不买的姿态。
这才几年啊,就被比亚迪这些“电车狂魔”逼得墙角都快没地方站了。
大众这波操作,哪是什么“豁出去”,这分明就是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
它用一个刺刀见红的价格,把燃油车的库存清掉,把市场份额守住,为自己的电动爹们争取喘息的时间。
那些曾经的功勋战车,现在成了断后的小卒。
这背后,是一个巨人的转身,笨拙,但悲壮。
6月份卖了一万三千多台,这数据说明什么?
说明在咱这片土地上,绝大多数人买车,还是看兜里的钱。
什么品牌情怀、什么德系操控,在绝对的性价比面前,都得往后稍稍。
尤其是在那些充电桩比公共厕所还难找的三四线城市,一台省油、耐用、空间大的燃油车,依然是刚需。
你算算这笔账,就算把那些金融“套路”都算上,最后落地价十一万出头。
这个价格,你能买到一台合资紧凑型SUV,带全景天窗,油耗比你打车还便宜。
你再去看看隔壁的日系、美系,哪个不是一脸凝重?
大众这一刀,砍在自己身上,疼的却是整个合资阵营。
所以,这7.99万的途岳,它不是一台简单的车,它更像一个市场信号弹。
它告诉所有人,燃油车最后的“清仓大甩卖”时代,可能真的要来了。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品牌,都得放下身段,学会在泥潭里肉搏。
那么,问题来了。
面对这样一个“半卖半送”的大众,你会心动吗?
还是觉得这“朋友”,交得有点不踏实?
全部评论 (0)